美文网首页
论翻译的语言特色

论翻译的语言特色

作者: 林清远 | 来源:发表于2022-08-14 21:03 被阅读0次

          国与国之间语言的不同,这极大地成为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阻碍,而翻译,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翻译的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总体实力,所以翻译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用何种语言形态来转换外来文化,长期以来译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文艺学倾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认为翻译是艺术,翻译等同于创作,如此一来,无形之中就会倚重目标语言形态。另一种是语言学倾向,强调原文与原文的对等,不但要反映原文说了些什么,而且要反映原文是怎样说的,以什么形式来说的。在翻译观念上,提出新时期翻译以“异化”为主,在方法论上要求“一句挨一句译”。不对译文进行美化修饰”、“忌用简洁神似的表达”、甚至“不改变原文的语序”等等。这两种倾向折射出两种不同的语言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翻译结果。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文学作品的特点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去刻画文学形象,赋予艺术形象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通过对主人公一系列的事情的动人叙述,目的在于让读者看到一个性格特色鲜明的主人公,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产生同情引起共鸣;亦或者是描写一幕幕惊心动魄、步步惊心的场景,让读者在紧张的气氛中和主人公感同身受,同喜同悲。这一系列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必然带有文学性,可以概括为语言华丽、形象思维、形象鲜明、情感陶冶,以及感性描写等特点。

            除文学作品外,其他的作品统称为非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因为非文学作品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非文学翻译的复杂性,针对不同领域的作品,翻译的时候就要结合该领域的特点进行翻译。例如,对于学科著作的翻译,目的在于让读者读懂,明白事理,因此翻译时就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简单客观,朴素明白,尽可能达到妇孺小孩都能看明白的程度,不需要故意寻求华丽的辞藻。

          在以上的描述里我只是表达了个人对于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选择语言上的不同。总结起来,关于翻译,不管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是非文学类的翻译,我只想说一点,翻译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翻译过程中,语言就是一棵树的茎干,贯穿始终,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翻译出来的作品的优劣以及被接受的程度,所以语言的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正如《非文学翻译与实践》中提到的,自古以来就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就存在“质朴”和“文采”之争,在这个有着几千年美文传统的国度,文学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即使是实用性文本,也会不时冒出华丽的词句。人们似乎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的观念,认为凡是写作,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应用文体,华丽就显得文字水平高。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左右了人们在进行翻译时语言文字的选择与运用。针对文学作品与非文学类作品不同的特点,在进行翻译时就要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合适的修改。

          但是不管怎么说,翻译的语言选择最基本的就是要用词恰当,准确表达文本意思,这可以概括为翻译语言选择的第一要点。也就是要达到林语堂先生为翻译下的三个标准里的“忠实标准”这一原则,如果说最基本的都不能实现,那么就不必谈译的美感了。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手段,思想是第一位的,手段是为思想服务的,但是片面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忽视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不管中外文的差异,只求形似,把中文特有的语法形式硬搬到外文中去,就会犯对字对字、句对句死译的毛病,使译文生硬难懂,甚至违反原意;另一方面,片面强调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忽视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就会使翻译“顺而不信”。

          第二点,翻译的语言选择要考虑翻译文本的所属领域,应用对象,目的,文体等诸多因素,选择性地选取语言文字,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翻译文本与翻译接受对象发生冲突的情况。这一点和上述第一点是紧密联系的,要想做到准确无误地翻译文本,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所要翻译文本的文体,是口语性的,还是书面性的;是严肃的,还是娱乐的。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语言的风格进行文本翻译。

          汉语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吸纳新的质素来改善自身,向前演进。历史上,几次翻译高潮都对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给汉语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文学翻译可以说是这一变化的催化剂。周红民教授在文章中写到,此前,传统美学重“神似”,轻“形似”的审美倾向,导致了汉语偏重象征、写意的手法,善于用暗示补偿文字的不足;讲求风貌神韵,离形得似;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五四”以后,依据文言建立的审美规范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依据西文和白话文建立起来的审美规范,这个变化的核心就是由尚虚转为尚实。如果说过去是尽量留-一些空间给读者去悟,让读者去寻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现在则是写尽填满,给读者一个实体性的对象。换言之,20世纪中国人建立了新的语言范式,这个范式的母本已经不是文言,而是现代白话,”它可以揉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结构,表意更加精确。所以说,语言具有动态性,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总之,翻译标准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内容严格而又灵活地掌握,做到既对中文及其作者负责,又对英文及其读者负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翻译的语言特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bh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