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课上探索自己和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老师让我们在纸上画三个同心圆,写下对你影响最大的人,这个影响可以是负面也可以是正面,用ta离你的远近表示影响的大小。
有人写下的所有的影响都是正面的,有人写下了正面与负面,也有两面的影响。我的父母在离我不近不远的位置,他们对我而言,影响就是既正又负面的,他们给了我情感和物质的支持让我长大,但同时也在一些时候对我造成了伤害,让我觉得疏远。
在分享和互动里,我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过伤害,只是伤害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努力乐观地去在伤害里学习成长, 那伤害最终是否也会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有人给出了反驳:
“当然伤害是能带来成长,但是不管怎么说,伤害就是伤害。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要看这个伤害是多大,以及影响时间是多长。如果伤害很大,很久都无法疗愈,那么它真的就是大到无法忽略,如果伤害不大,很快走出来了,而且确实让我们更强大, 那么可以称之为’积极’的伤害”
也有同学表示:“其实只是需要时间,年纪大一些了,慢慢一些伤害也就过去了。当它过去了,也就不是什么了”
当听到“伤害就是伤害”的反驳声时,我也在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其实也该对伤害心存感激”的想法有了很深的质疑。思考后我说:“我是认同她的观点的,伤害就是伤害。这一点应该被承认,应该被看到,承认伤害 看到伤害,是真正疗愈伤害的第一步。”
我在分享的时候,跳过了纸上对我有伤害的两个人具体的伤害,而反驳我的这位同学其实是非常勇敢地说出了她受到伤害的原因,这一点在我看来是非常勇敢的。我注意到,当我在跳过这一点的时候,其实我也在逃避它们,我不是非常想要面对它们,而“美化”这些伤害,告诉自己它也是有好处的,也是在帮助我成长的,应该接纳感恩 应该努力浴火重生,这些都是大脑在欺骗我自己的感受,也是我在逃避这种不好的感受的方式。
不管伤害是大是小,它们都应该被看到,不需要怨恨它,但也不要逼迫自己感谢它。受伤了,就是受伤了。承认伤害 看到伤害,是真正疗愈伤害的第一步。
能走出那些细小的伤害,是我们勇敢地去做出了努力,应该谢谢我们自己才对。同时我们也是幸运的。
而那些不幸的不能走出的伤害,应该被谴责、被遏止,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写到这里,我想到的是前几天去世四周年的《房思齐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和最近的李星星事件,林奕含她不应该死去,李星星她也不应该受到伤害。有的伤害它就是大到可以影响一生的,甚至可以夺走一个美好的生命,这样的伤害本可以避免,也应该让孩子们在承认自己的不舒服里学会说不,学会划定界限感。
后来群里有位小伙伴发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有启发,他说:
颖慧提的那个“在伤害中获得重生,这段伤害是不是该乐观看待“这个问题,我之前也这样拷问过自己,但是从来没有问出来过答案。
这个问题是站在重生之后思考的,就像夏天不明白为什么冬天要穿那么厚的衣服还冷一样,当我不痛苦的时候,我是理解不了痛苦时的心态,回想起哪些故事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就像是一个人格帮我吸收了所有的痛苦然后躲了起来,还送了现在的我一份宝贵经验。这样看来任何的侥幸都是对之前承受痛苦的自己的不尊重。在我经历痛苦时,我竭尽全力逃离。
虽然这个过程中我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但是我仍有很自私的想法,我想这些认知可以以一个更温柔的方式到来。我很喜欢那些从痛苦中重生的情感丰富的人,我同样也欣赏那些被保护得好的单薄的可爱的人。
最后的那句“我很喜欢那些从痛苦中重生的情感丰富的人,我同样也欣赏那些被保护得好的单薄的可爱的人。” 非常打动我。
所有人都希望平安喜乐,顺利一生,如果是被保护的很好的长大,那种effortless的自然感其实让很多人羡慕,包括我。想到了最近看《青春有你》非常受欢迎的小作精虞书欣,其实她身上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作”,某种程度上就来自于被保护得很好,不害怕失去什么得罪什么,这样的轻快感,也正因为effortless,很大程度上让她赢得了路人缘。
不过我想,没有人可以顺畅一生。但无论如何,在成长的苦痛中,有些痛苦是我们不应该也不必要去承担的,那就要尽可能去避免它们,就像知道了冬天要来临就应当备好棉衣,感受到了寒冷就应该把它穿上,否则在这个冬天染上的一身冻疮,恐怕要用掉一整个春夏秋来疗愈,它们本可以是更甜的时光。
想告诉所有,以安慰自己、疗愈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总是告诉自己应该努力成长,应该感恩的人,
没有那么多“应该”
尊重你自己的感受。
在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承认它,说出来,不要以此感到羞愧和难以开口,你的感受是重要的,这也是你保护自己必要的行动。
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承认它,你可以脆弱,可以怨恨,然后再慢慢面对它,让自己走出来,但不要用忽略和强装坚强来回避,受伤了就是受伤了,你值得真实的表达和疗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