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想法读书•写作•遇见
层层逼问,挖掘材料的内在本质

层层逼问,挖掘材料的内在本质

作者: 读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3-16 07:41 被阅读332次

                                王智魁   

          对于叙述性的材料,我们要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探索原因的思路去探究,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法子就是层层逼问。针对材料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层到一层的问,边问边回答,边回答边问,这样就深入到了材料的本质,这时写作文就不会跑题。          请看下面这道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互惠互利的故事,意思很明了,可是写起来并不一定好立意。我们可从材料的叙述中提出几个问题:年轻人为何放弃固定紫藤花?原因是他知道这样太小气、自私,而紫藤花下垂可为楼下遮凉。年轻人为何能这样做,这样想?这说明他是一个有修养,善于为他人着想的人。女孩为何种葡萄?那是为了报答楼上的好心人。女孩是怎样的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样一问,我们就拓宽了立意的范围,可以从考虑到他人的利益的角度利益,也可以从知恩图报的角度立意。

            再看下面一道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针对上面材料,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人们的选择到什么地方去的原则是什么?回答是,奉献,追求个人价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人们选择到什么地方去的原则是什么?待遇好,生活安逸。那么我们认为这正常吗?回答不好,现代人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奉献。这样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回答,材料暗含的意义就比较鲜明了。再可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多问问,我们自然就知道文章该怎么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层层逼问,挖掘材料的内在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hj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