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以前,只要是听领导报告的大会,我一般都是偷偷在下面玩手机了事,手机都玩不了那就发呆。找各种消磨时间的方法把这种无聊的会熬过去。
上午又来了这样一个会,看上级领导在电视上一本正经地做报告。但因为到会场太晚,被领导抓了现行,被安排到了前排就坐。那就只能正儿八经地听报告了。
听了就要有一点记录。那记录什么好呢?原原本本记别人的报告,肯定来不及。记不下来,那我就看别人怎么讲报告,怎么掌控报告的节奏,听听报告的逻辑吧。
换了一个听报告的姿势,感觉报告好像变了一个样了。不再是枯燥的、无聊的大话、空话,而是层层递进的逻辑,是背后报告撰写人的思路。这些在报告中并没有的内容,换做是我自己来写报告,好像也能用上去。
我们非常熟悉的三段论,当前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下阶段的工作怎么安排,在一个一小时的报告中分别占多大的篇幅是合理的。一个论点又有多少论据来支持比较好,面对全国的听众,怎么做到全员都能理解。
报告人讲报告的方式,对比自己看。我特别喜欢用儿化音、口头禅一堆,别人做报告时不会出现这种多余的词,如何做到的呢。语速控制是关键,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平稳的语速最好控制下一句话如何讲。
记得成甲在讲到自己听混沌大学的大课时,很少去关注上课的人课堂上讲到的内容,因为这些是他刻意要讲出来的。他更多的关注,如果这个课,我来讲。我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哪些方面讲能更好地与读者共鸣,我与他的差距有哪些,能做什么样的工作赶上老师的水平。
成甲老师更关注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那些隐性知识,对我们听课的人更有用。别人讲出来的内容,是他想让你知道的东西,是经过设计的。隐性知识,是不会讲或者没有意识到要讲出来的内容,需要听众自己去挖掘。
有了这样一次听报告的经历,以后再听报告,及不再会觉得无聊了。
有事做,不无聊;有意义的事做,会更有趣。
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