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艺一世

道艺一世

作者: 五花马00 | 来源:发表于2017-04-01 15:11 被阅读0次

2016年8月份,我曾 以《司考夜话: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为题(http://www.jianshu.com/p/8d9afd3e0bae),梳理回忆了12年前参加司法考试的过程,主要介绍归纳了自己的应试策略、实施流程、注意事项等技术层面的内容,以及通过考试,并在这些年的实务工作后,回望来路,当下的一些感悟。

刚才有朋友提到出世入世的话题,我突然有旧话重提的冲动,节选《夜话》感悟篇部分内容,言为心声吧,我想你会明白,我想你会同意。

那些年考试教会我的事情

1.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着手一件事时,切不可抱着侥幸心理。墨菲定律说,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所以,一旦决心去做,就认真对待,统筹规划,有了一个合理布局之后,自己心里就能稳下来,逐步推进,底气与信心随之而来,这种精神状态,又反过来激发自己的潜力,向好的可能性增大,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方法,也在同比变化,所以,才有水到渠成这样的词儿。

2.战略对了,战术更重要

什么意思?就是在你做了前述准备工作之后,方法论就变得举足轻重了。打个比方,要做一份菜,我们说,准备工作是买菜、择菜、洗菜、切菜,是酱醋油葱姜蒜各种调料的齐备,但是,如何搭配这些调料,如何把握火候,则属于炒菜的方法问题。其他事情亦是同理。

事实上,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论的问题,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尤为重要。究其根底,导致很多事情的误区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概念和方法,前提错误,路径错误,结果当然是南辕北辙,错的彻彻底底。

3.最难的是一颗心的安放

《一代宗师》里说,练武之人,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但是,我倒以为,立于这天地众生之间,其实,见自己是最难的,明心见性,自古非易,放在佛学道场里,也是菩萨修行,见自己,哪里那么容易呢,一叶障目,天地众生,也一并无从见到了。

人的成长,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哪里来,就是从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中来,在事情中磨练心性,反照心性。

梁漱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中,与美国历史学家的一番神对话,谈到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寂静,这些先不说了,至少在那个备考的夏天,我认真准备,全神贯注,既享受学习的乐趣,也坚持赛末点的紧张胶着。

有备而来的底气,竭尽全力的信念,以及在此之上的坦然,若干年过去了,我记得那个夏天的阳光,那条跑步的马路,那些埋首钻研的字字句句。

当然,我更记得,我的同学S君。我不止一次地这样回忆道:李建伟博士的《民法六十讲》横空出世,如惊鸿之舞,激荡着备考者如赶赴沙场点兵的将帅,排兵布阵,鼓角争鸣,仿佛胜利势在必得。其实,这都不足以代表那个夏天。那个夏天最美好的画面是蝉鸣浓荫,阳光下,又高又瘦又fashion的S君隔着马路大声喊我的名字,身姿飒爽,笑容明亮,神情雀跃,仿佛八十年代的林青霞从屏幕上走下来一样。S君每次都背着书包,装着难题,名曰答疑解惑,但最后一定会演变成逼疯大战,天雷滚滚,她问我的那些题目我都还不会。后来,我们都通过了考试。后来的后来,在命运大河的湍流中,我们慢慢明白,很多人生的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求解的过程就是在追寻生命的出海口.....

4.术业专攻之后的思考:术与道

术业专攻是安身立命的必要,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凡事之成理。对工作尽心尽力是本分,热爱是更高层次的进阶。但在我们社科领域,尤其是法律行业,本身我们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守旧与改革的冲突,法治进程步履蹒跚,每一个部门法,有多少需要正本清源的概念?你碰到一个问题,就是问题,除去有限的法规条款法理规则,你还有没有其他属于你演绎生命意义的东西?如果没有,恐怕专业之术的进阶也是有限,如果有,那是怎样的存在?

苏力教授在法理学的课堂上,这样讲过,大家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要获得一个对自己本学科,对自己的能力,对本学科的界限要有一个适度的理解。如果说法学是个制度化,任何制度都只能解决一些问题,法学法理学也只能解决一些问题,整个法学也只能解决社会中一部分问题,一定要培养出这种能力,一定要知道,哪些东西从情理上去理解对方。

最终说来,学习法理,是为了提高我们对法律的掌握,对法律问题的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一定要有一种,既要深入进去热爱它,同时又能嘲笑它的能力。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但反过来这个事情真是这么回事吗?有这个能力才能深入浅出,这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

美国的波斯钠法官,年近八旬,五六十本专著,这些著作中,所有主题都不完全相同,跨越了古今国界,每本书都是该学科最前沿的研究之一。放眼国内,有几人自信能望其项背?我以为这里边的症结之一在于,缺乏那种深入一个行当,并有反思能力的人和环境。真正强有力的思考者一定要反思自身所在的位置,包括阶级、职业,而不仅仅是外部或表层。

与波斯纳相对的另一位美国著名法学家、思想家德沃金,他说: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尊严只不过转瞬即逝。但如果我们努力过一个好的生活,我们便创造了更多的东西。我们为我们必死的命运下了一个注脚。我们将我们的生命变成了浩瀚的宇宙星尘中的一粒粒钻石。

这些能力与见识,我们真的都具备吗?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所以,我很推崇在青少年时期,有一个广泛的人文科学的阅读,当你们打开了自己这扇思维的自由之门以后,你们就会发现,人类的知识世界是多么美妙。如果有了广阔的视野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最终必将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事,有了你毕生喜欢的事情,你热爱它们,你就会自由地去思想,去创造,而创造将使你的生活永远充满新生的力量,永远充满活力,使你的精神灵魂生命永葆青春。

这样的你无论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你都将在工作本身中找到创造的乐趣,即使工作本身不允许你们发挥太多的创造力,你们也会在工作之外,过上十分充实的生活,而充实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基本条件之一。它也能够帮助你们抵御生活中的许多艰难,让人在艰难中有寄托,有乐趣,有希望。

5.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就是说,任何环境都可能是困境,当自己身处逆境怎么办?又或说,努力了,仍然是不得其门而入,营营役役,一事无成,怎么办?

尼采说:你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时代。另一位学者说:在最坏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

中国传统文人在儒道释的影响下,秉持的主流价值观是学而优则仕,但是在仕途沉浮中,有一部分人,有了心态的变化,慢慢悟出另一种安身立命之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北宋熙宁七年,古今文人的超级偶像苏轼,虽然在这个时候他还没有遭遇人生最大的打击乌台诗案,但其年少成名风头何其强劲,人到中年39岁的苏轼,因与当朝变法政见不和,履任地方。在去密州上任的途中,非常思念在济南做官的苏澈,于是写下一首《沁园春·孤馆灯青》,这首词在他的作品中并不为人所熟知,来看看风雨羁旅中他如何向他最爱的弟弟,窃语心事的的语气与心态: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什么意思?容我通俗翻译一把:人在囧途,触目所及,这时间的无涯荒野中,仰望苍穹,这劳顿的人生何时是尽头呢?唉,不想活了,伐开心,前程往事,悲从中来。相当年,咱们兄弟,冠盖满京华,比陆氏兄弟有出息多了,才华杠杠滴,咱们以为辅佐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超级大boss还不是小儿科吗。但,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别想那么多了,想干点啥干点啥吧,来,干了杯中酒,足以慰风尘。

关于苏轼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故事,必须专章记叙之,实在是数千年中国文化史上,璀璨至极一个神奇存在。

说回现在,唉,又常常会误以为现在比过去进步许多:经验、心智、自制力....以为倘使狭现在已进步的种种能力回到从前重新开始,局面一定会有所不同。可是,也终于沮丧地发现,即使时光逆转再回到从前,可能还是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也还是会以这般模样踉踉跄跄走到现在。

现代高等教育的缺陷之一,是变得太侧重于某些技能的培训,而没有教会人们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以便极大地拓展人类思维和心灵的空间。

回到我们的法科教育,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多元碰撞,观点思辩,对承载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那些智慧思想的经典之作,缺乏领略汲取。当你有了这样的心结与遗憾之后,任何考试,都不足为道了。

借此,我想陈明一个事实,可能是我基础薄弱,又或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总之,司法考试之后,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知识的累积,兴趣的发现,知识体系的形成,技能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探索,学习习惯的养成,见识的拓展,思想的启发,思维能力的形成,价值观的稳定,路径的明确。

这个过程,我用了十年。且,一事无成。什么?你说那些眼泪不为你而流,又会为谁而流?

天下事皆须沉潜为之,乃有所成,道艺一世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归根结底是“行难知易”,不是说“知”就一定是“易”,而是相比较而言的,“行”是难以行的。最大的困惑是我们在“行”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有认识,是否敢于坚持,是否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认准了就往前行、往前走,我们有没有这个勇气和骨气?

有人问王阳明:君子不求天下之信己也,自信而已。吾方求以自信之不暇,而暇求人之信己乎?

止谤自解,目的在于使他人信己,但人如果不能自信,又怎么能使人信己?求天下人相信自己,先在自信而不求他信。自信不疑,方能勇往直前,才能不为毁誉所动,事业有成。

对于君子来说,不但要确立自信,不为毁誉所动,更要以毁誉为砥砺自己之资。“人若著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迁就当时的际遇,做到最好。倘若多年后都未能得到更佳选择,滞步不前,大抵是自身能力有限,那么在有限范围内,就愉快生活吧。

但愿你我的心,永在眼界之外。

成熟的一大表现是轻描淡写,孩子气的人才会详尽地诉苦:“我十八岁那年,出来当学徒,受尽白眼,发奋图强,从最低做起,打倒无数牛鬼蛇神,一步一步,熬尽千辛万苦,排除万难...”可是,哪个成年人没有同样的经验呢?都一样,多说无益。全世界不是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有心事,何必钻牛角尖?

在时光的急流中,任何个人的命运都微乎其微,不管是浪花还是水滴。做一颗自我圆融的水滴,坚守自身的洁净和温润,管他闪耀或沉潜。

那么,做一颗自我圆融的水滴吧。

读罗素,他说:

在意识到人类生命的短暂易逝和微不足道的同时,他意识到已知的宇宙所具有的一切价值都凝聚在个人的心中。而且他知道,心灵反映出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和世界一样伟大。一旦摆脱了任凭命运操纵的恐惧感,他就可以体验到某种深沉的快乐,在经历外部生活的一切沧桑之后,在灵魂深处,他仍然是个幸福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向来只沉溺于极少数的兴趣,而这少数的兴趣现在又充满了悲伤,那么他就很难转移其思想。厄运降临而能承受,明智的方法莫过于在快乐的时候便去培养相当广泛的兴趣,使心灵能找到一处宁静的所在,在此它能唤起别的联想和思绪,而不是那些使现在难以忍受的痛苦的联想和思绪。

一个富于活力与热情的人,一定能通过一次次新的兴趣,通过一种并不把世界看得过于狭小,以至于使人难逃厄运的世界观,战胜所有的不幸。让一次或数次的失败就击倒,这不能被认为是多愁善感而加以赞美,而应被看作缺乏活力而给予惋惜。我们全部的情感都受死神的主宰,它随时可以夺走我们所爱的人的生命。因此,我们的生活范围不应该变得如此狭窄。以至于把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和理想,听凭偶然性的摆布。一个追求幸福的人,应该在生活赖以建立的主要兴趣之外,明智地拥有一系列附加性的兴趣。

讲真,读到这些话,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相关文章

  • 道艺一世

    2016年8月份,我曾 以《司考夜话: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为题(http://www.jianshu.com/...

  • 艺道

    文|狐小白 小一是了空方丈捡回来的孩子,无名无姓。 带回那日恰逢初一,故取名“小一”,拜入方丈门下。 了空方丈是位...

  • 道统率艺

    艺必须承载道,没有了道的艺,只是一个空壳,没有了艺的道,道便成了虚无,不切实际。必下学上达,以道统率艺,由艺达道,...

  • 心想生解读:“子曰: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志于道是因,游于艺是果。 子曰:“志于道,(立志就是道,唯...

  • 【读书清单】美的沉思

    001 道、德、仁、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志,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活动于六艺中。处在人世...

  • 妙哉 以道统艺,由艺臻道

    楼宇烈老师说:“以道统艺,由艺臻道”这个概括真是凝炼。太极拳就是艺,内在黄老思想就是道,所以学习是相互参验。 由此...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篇。 志向在于道,这句教...

  • 《张公·百忍歌》

    文/网络 “百忍传家”则是张公艺的事迹。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一百一十一世祖。公艺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

  • 30《论语》

    01子曰:''志于道,据於德,依於仁,游于艺.'' 我的认识,孔子强调的道,德,仁以及艺. 02子曰:''自行束脩...

  • 先道后艺

    人在世间活百年,习之文化必在前。 此生众人都求技,并未学得为人戏。 人不为人何求艺,即使有慧也无继。 我为人人人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艺一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mi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