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用“这孩子天生就这样”形容过自己的孩子呢?
可能你不会轻易这么说。
因为我们相信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蛛丝马迹,去解释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么做。
比如说孩子胆小,不敢和人打招呼。
我们就会想,是不是他之前跟人打招呼时有过什么不愉快经历。
只有当我们被他们”惹得“束手无策”时,才大声叫道:这孩子天生如此,难以管教!
其实心理学家早在1979年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同卵双胞胎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养育,当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发现,他们不但外表相似,就连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一致。
为什么呢?
因为基因的作用,他们会在相同领域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比如他们都长得很高,他们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体育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在体育范围内找到成功的成就感,并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还比如,他们天生有着情感丰富的基因,他们就会在“共情”或情感充沛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当然,一个家庭的两孩子最后有着两种不一样的人生,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心理学家最后给的结论是:
1、智力主要70%遗传决定,30%环境决定;
2、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综合影响的。
当环境影响小时,遗传影响大;当环境影响大时,遗传影响就小。
这点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
如果所有幼儿园都有学跳绳的课程(环境差异小),那么那些很有运动基因的孩子就学得快(基因影响大);
相反,要是幼儿园没统一开这个课程,那么经常被引导学跳绳的孩子将先习得这项技能(环境影响大),那么即便你的孩子再有运动天赋,也比前面的孩子落后(遗传影响就小)。
所以,在结婚的那一刻,我们就要选好的基因与之结合,给孩子一个好基因;
在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这样,锁定孩子“双起跑线”,之后在跑道上,用各种积极的方式引导和影响孩子,我想你的孩子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理论就是这样的,你是否同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