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苏村)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戌后易号更生,晚年自号天游化人,世称南海先生。新儒学的鼻祖,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现代文化先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康有为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师从康赞修、朱次琦,崇信宋明理学。光绪五年(1879)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二十年(1894)发表《大同书》。光绪二十一年(1895)发动“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领导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同年九月流亡日本,后游历海外16年。晚年迁居并终于青岛。
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康有为故居位于山东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五号,座落在青岛历史文化名街——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两大康有为纪念馆之一,也是青岛市第一座全面修复并辟建为专业博物馆的文化名人故居,现为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属三个开放场馆之一。故居建成于1899年,原为德国总督副官海军上尉弗莱海顿·利利恩克龙的宅第,是青岛最早的德式建筑之一。取德国乡村别墅风格,局部吸纳中国元素。1923年6月康有为入住其中。翌年出资一千大洋购入名下,并题名“天游园”,自号天游化人。1927年3月31日在此逝世。
1897年11月胶州湾事件爆发后,康有为深感时局危难,多次上书光绪帝,吁求变法救亡。1898年6月至9月,他与梁启超通过清光绪帝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开始了十六年海外流亡生涯,足迹遍及四大洲三十余国,为近代中国行世界之路最长者。其间,他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如第一个在海外开办股份公司和发行股票的人、第一个投资海外房地产并购岛的人、第一个进入北极圈探险的人、第一个从事海外流失文物调查的人等。在多元文化对话中思考中国命脉,成就了一部撼人心魄的跨文化传奇。
1914年,康有为结束海外流亡,返国定居上海。辛亥革命后,中国已进入民主共和时代,康有为处于深度矛盾中,一方面将立场从“君主立宪”调整为“虚君共和”,其内涵与资产阶级共和制多有契合点,这与张勋等全以复辟封建帝制为目的的帝制派有明显区别;一方面却又参与了复辟清室的行动,背逆历史大势。丁已复辟失败后,他逐渐淡出现实政治视野,惟复兴孔教之愿未灭。客观地看,复辟之外的康有为保持着坚定的爱国立场,1915年反对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1917年是康有为人生旅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节点。是年夏,他参与了丁已复辟,与张勋及晚清遗老们一起拥戴废帝溥仪再次登基,虚授弼德院副院长之职。是年岁末,他第一度登临青岛,顿有天开异境之感,遂萌生长居之想。1919年五·四运动中发《请诛国贼救学生电》,声援五·四运动。
青岛康有为故居内的康有为塑像从南海到中国,从中国到世界,从世界到青岛。在德占胶澳、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青岛主权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之际,康有为先后多次发出救亡图存的历史性呼告。他深刻关注青岛问题,1919年3月曾致信日本首相,要求日本政府无条件奉还青岛。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设立直属北洋政府的胶澳商埠。转年,康有为开始寓居青岛。
“天游”是康有为青岛岁月的一大奥义。海上青岛,天开异境,卓荦的山海气象给予这个经历了变法、流亡与保皇三重巨变的人以莫大宽慰。他自号天游化人,青岛是他亲近自然、感怀宇宙的一个充满种种可能性的精神磁场。天游成为人文探索的一种方式,奥义正在其中——不是世外,而是人间化仙境。
康有为故居是青岛近代史之见证,也是青岛近代优秀建筑。青岛市文物局曾于1986年对该处维修并对外开放。1999年进行全面维修,2000年国庆,维修竣工并恢复开放。
对于康有为,当世褒贬不一。他一度是中国知识分子探索真理的代表,但晚年与时代脱节了,深为世人所诟病。颂之者称其改革家,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和谭嗣同一样选择杀身成仁,而选择了逃亡。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康有为所主张的变法,仍然是一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纠纷解决机制,是一种自我“革政”,并未上升到革命。
康有为是一位旧知识分子,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见识不可谓不非凡。他宣扬“一夫一妻制”,却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变法失败后流亡不能说不聪明,但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相比,差那么点意思。
青岛康有为故居前的山东省文保碑示 青岛市文保碑示 康有为故里 青岛康有为故居会客厅 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给北师大学生的赠言(本文图片本人拍于青岛康有为故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