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老王出生在70年代末,是家里的老小,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
从上学到初中,老王学习成绩就特别好,每年都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妥妥的学霸。
那时候农村孩子首选是上中专,一方面中专毕业后工作不用自己去操心,国家就帮你安排好了;另一方面,上中专的费用要比上大学费用低,还能省去三年高中费用。所以,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村孩子基本都会选择中专。
那时候上中专的竞争压力绝不亚于今天考重点高中。每个学校每年能考上中专的学生也是屈指可数。
那是1996年的6月,老王信心满满地坐上了去市里面参加中专考试的汽车,一起去的还有老王的父亲。
考试要两天时间,学校统一安排参加考试的学生住进了宾馆,老王还记得那个宾馆叫“天马宾馆”。
这是老王长这么大第一次住宾馆。晚上,当他躺在软软的弹簧床上时,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许是有点兴奋,也许是新的环境让他一时没能适应。那晚,直到快天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第二天早上吃饭时,他就感觉到身体乏困无力,头也昏昏沉沉的,脑袋像要爆炸一样。
父亲看出了他的异样,摸摸他的头说问他了:“你是不是发烧了?头这么烫!”
老王有气无力地说:“可能是昨晚睡觉的时候被子没盖好吧。”
父亲二话不说,就要去给老王买药。但那是早上7点钟,街上的药店还没有开门,最近的医院离宾馆也有十几公里,如果去医院肯定会赶不上进场考试。无奈,父亲骑着自行车去敲临街住在平房人家的门,最后终于有好心人给了父亲感冒药。
从考场里出来,老王第一个反应就是:完蛋了,语文考砸了。下午考的是物理,他感觉脑袋还是昏昏沉沉的,这一天下来,老王彻底没有了信心。
考完物理,老王从考场走出来,他一眼就看到了在考场外面等候的父亲。父亲手里拿着一罐椰子汁。看他走出来,马上迎来上去说:“累了吧?虎蛋!(老王的小名)给你买了耶子汁,快!喝几口补补脑子。”老王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父亲之所以给他买椰子汁,是不想让他走出考场后感到尴尬,因为别的家长手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饮料。
老王喝着父亲递给他的椰子汁,看着在太阳底下被晒得口感舌燥的父亲,他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知道今天的考试就像外面的大地一样“烤焦了”,心里内疚地有点对不起父亲。
一个月后成绩出来了,平时成绩优异的他,却因发挥失常以3分之差落榜了。
知道分数的那一刻,老王的脑袋“轰”的一下,整个人就蔫在了原地。
接下来的半个月,老王都是在自责中度过的,他在内心始终没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精神恍惚,有时候控制不住地就黯然神伤,泪水从眼眶中流了下来。
家里的气氛也很沉闷,父母在老王面前从不提起这件事。看到老王颓废的样子,父母都很担心,父亲安慰老王:大不了上高中,以你的成绩可以上市里面最好的成绩。但老王心里明白,上高中就意味着还要读上三年高中,家里的啥条件自己最清楚。
一次老王的舅舅来老王家里聊起老王的考试成绩,听说他差了3分没能上中专。舅舅留给父亲说:“我有个朋友在教育局,让他想想办法。”听到他这么说,家里人对老王上学的事似乎又报了一丝希望。
经过舅舅的努力,终于给老王联系了一所学校,不过要自费。这次联系学校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分接近2000元。但父母亲却很高兴,虽然学费贵了点,但毕竟有学可上了,毕业之后就是城里人了。
一次考试发挥失常,让老王家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老王算了一笔账:四年的中专,老王相当于比正常录取的学生多花了整整一万元。这笔钱,对于像他一样的农村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命运跟老王开了个玩笑。那年,他16岁,就这样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