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习惯,有几分钟空闲时间但又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拿起手机看关于“好书推荐”、“书单分享”这类的推送,遇到感兴趣的书就随手截图,等下次去图书馆的时候借来看或者晚上回去找资源来看。但很遗憾,大多数截图自此之后都是静静躺在我的手机相册里,再无重见天日的机会。嗯,如果我翻相册能像看推送一样勤快就好了!
这本书是个例外。很巧,那天中午等饭的时候我刚刚截图,下午就去了图书馆,刚刚好图书馆有这本书,也刚刚好它还在书架上。对于我们学校书架经常空一大片的图书馆,真的很不容易。一次美好的邂逅就此开始。
这本书里有17个独立的小故事,刻画了17个与众不同的人,你随意翻到哪个故事开始阅读都可以,完全不会影响你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条名叫米格尔街的街道上。故事情节虽然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联系。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的角度叙述的,随着故事的进行,这个小男孩也在一点点地长大。我突然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他们都是关于成长的故事。霍尔顿坚守自我未对世界妥协,而米格尔街上的“我”对过去不成熟的自己说了再见。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米格尔街上的“我”对这个世界并没有抱有失望或不满,也没有那么多愤怒与焦虑。对于大人的世界,“我”更多的是不明白和不理解,没有抗争,只是坦然地和过去那个不成熟幼稚的自己告别,走进大人的世界。这样其实很幸福,过早地看清世界,过早地失望,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痛苦地挣扎,但是最后还是要假装坦然接受“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英勇地死去,而是卑贱地活着。”难道要这样才好吗?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一样,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成长轨迹。
《米格尔街》还以孩童的视角描写了很多不成熟的大人。比如博加特,在爱情里不敢承担责任,数次抛下自己的老婆,他结过好几次婚,每一次他都觉得自己会负责到底,但每一次又都是以他仓皇而逃结尾。看到这突然想起我哥结婚前的恐惧,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恐惧,就是“婚姻是一种责任,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承担起这种责任”。博加特对待朋友还是很讲义气的,和海特他们混在一起喝酒一起玩,博加特就是一个不成熟、未长大的“大人”,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学会该如何像一个大人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样,诗人布莱克也一直没有长大,他的没长大体现在他永远认不清现实,或许,他只是不想认清现实而已。他一直保有孩童般的天真,未受到尘世的污染,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凄苦地死去,看到这里总是很难过,我们不能抗拒长大,长大是一种本能,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像刺猬竖起满身的刺,像穿上坚硬的铠甲。
这样不成熟的现象在米格尔街上比比皆是,你可以翻开书,在米格尔街上看到各种各样不成熟的现象。在第17个故事里,“我”告别了米格尔街,和过去不成熟的自己说了再见,但是“我”仍然怀念这条街,怀念那些不那么成熟的人。是啊,我也很怀念,曾经那个不那么成熟的自己,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