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曾经的国民品牌美特斯邦威在温州开了一场冲锋衣发布会,高调宣布进军户外服饰赛道,这给本已拥挤的户外服饰赛道又添了一道堵。那么不走寻常路的美邦为什么在路已经快堵死了的时候才来走这条路?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美邦应该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品牌,曾经身上穿着一套美邦的衣服就犹如穿着大牌的感觉,可惜近几年已经很久没听到这个品牌的声音了,上次关注美邦还是十几年前他们推出的Me and City品牌,那时正是快时尚快速发展的时候,H&M、zara等就是那个时候进入中国的,本来以为凭美邦在服装市场的品牌力,对标国外快时尚的新品牌应该能有所作为,可惜没过几年这个品牌就没声音了,而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国快时尚UR现在却活得风生水起。在快时尚刚起势时就进入却空手而归,那么在户外已经过了巅峰时才进入还能分到一杯羹吗?
确实,户外服饰这几年是很火,不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作为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在2010年左右我们玩户外时,那时候可选的服装品牌并不多,亲民的就更少,我记得那时候每到周五下班后,人民广场博物馆六个石狮子门前就会聚集各大户外俱乐部的大批驴友等车出发,个个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户外外套,但品牌不外就是北面、哥伦比亚、骆驼等少数品牌,那时候户外还是小众行业,只有少数做运动服饰的品牌在做。
疫情前的几年,户外服饰也一直不温不火的在发展,始终没成为主流,真正让户外服饰走进大众生活的就是疫情那三年,因为没法出远门,因为长期呆在家里太乏闷,所以大众对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的需求就爆发了,那几年产生了很多市郊的露营场地,随之也就带动了户外服饰的扩展。近几年,除了传统的运动服装品牌,各大时尚品牌也纷纷加入户外服饰赛道,整个赛道已经显得有些拥挤。
尽管各咨询机构的统计结果显示户外服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疫情过后原本一帐难求的户外露营场地却在悄悄的关门,去年我在淘宝上看到有很多做露营设备的工厂在甩卖,这种迹象说明当户外活动的限制取消了,原本很多哭着喊着要去玩户外的人又都回到了原来熟悉的场所,这些伪户外用户的存在推高了户外服饰需求的水分,当潮水退去后现在火热的户外赛道可能会一地鸡毛。
那么现在加入户外赛道的美邦还能做什么?
一是价格战,消费降级已经是目前普遍的现象,在户外服饰行业肯定也会消费降级,原本买得起高端装备的,现在可能不得不降级去买一些中低端品牌的产品,而美邦的口号就是做大牌的平替,这倒是契合目前消费降级的趋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服装不同于日常的服装,它是有功能性要求的,所以在降低价格的同时功能性是不能降低的,否则可能会对品牌的口碑起到反噬作用。
二是跟随潮流的营销,现在全世界都在说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材料的应用上户外品牌一定要打上可持续的烙印,要把产品打造成亲近自然、环境友好型的口碑,因为户外本来就是与环境近距离接触的,如果成功把产品营销成环境友好型产品,那肯定会受得更多户外爱好者的青睐。
三是从功能性向智能性发展,我很早曾说过服装功能性红利过后就是服装的智能性,现在其实有很多的机构在研发智能型纤维,部分已经达到商业化运营的程度,比如现在已经有智能调温纺织品在做营销,这一功能性其实对户外服饰很有用,因为户外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大,如果产品能根据环境温度智能调温,这对户外运动的人来说就提供了更好的保护。还有一些传感器型的智能纤维,能自动感知人身体的状态,例如心率、血压等,这对户外运动者而言也很重要,可以随时检测自己的身体状态。
没抓住快时尚的老周,这次能否抓住户外服饰?期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