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写这篇游记时是2014年12月26日,我到德国的整整一百天。2014年马上就要过去了,社交网络里开始了各种2014年的总结和2015年的期望。我想,在2013年的年末,我应该从未想过我在2014年真的来德国了,我也没有预想到2014年会发生那么多事情,心情从泥泞中不愿沉沦,而是挣扎向上,向着阳光与花朵。总结也许是经验主义,而期望是理想主义,借着意大利的游记,回顾下自己的2014,也憧憬下自己的本命年。
德国的乡野绿色——那些冬日里依然闪耀的历史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规划欧洲游学之行,我应该会沿着欧洲文明发展中心的转移,一步一步地感受希腊的城邦与多神文化,罗马务实的政治、建筑与基督教文化,现代国家的兴起,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欧盟的发展。但身在此,也有学业压力,很难摸索着历史的轨迹,走先知走过的路。所以,我的旅程更像是一束聚光灯,随着我的足迹,像是没有章法地游荡着。所以,我只能靠自己把被打散的历史在脑海里横纵拼凑回来。重新捧起欧洲历史看,重新打开BBC的纪录片了解教堂的细节,打开电台一遍又一遍听蒋勋讲西洋美术史,每天学习时的背景乐都是古典与交响。想让自己浸淫在欧洲文明之中,试图理解自己所在的环境是如何生成的。
这一次踏上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这个被欧洲人笑称为“欧洲中的中国”的国家。这个国家历史太深邃,一个“罗马”,一个“文艺复兴”,不是这短短六天里可以领悟的。故事还是要沿着我的足迹慢慢讲起。
维罗纳——朱丽叶的故乡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代表什么?
我们所称的玫瑰换个名字还是一样芳香。
——莎士比亚
维罗纳这个意大利的北方小城,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发展过了,很古旧。这也许是朱丽叶原型的故乡,维罗纳两大家族的斗争牺牲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朱丽叶家的阳台其实没有太多的期待。游客密密麻麻挤在一个小庭院里,四周全是纪念品商店。人人为莎士比亚创造的悲情故事慕名而来,看到的只是一个石筑的雕花阳台,阳台下后人铸造的朱丽叶铜像的胸部被摸得亮灿灿的,听说摸了能有好姻缘。看来这个世界还是很缺爱的啊。
想寄给朱丽叶一封信吗?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
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莎士比亚
威尼斯——将死之城
我们穿过浓浓的海雾,坐着小船,到了威尼斯本岛。要是有航拍的话,此时的威尼斯应该是淹没在一片大雾里的,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被“半胁迫”地坐上了贡多拉游了一圈威尼斯内城,天气阴冷,在船上冻僵了。想象中的威尼斯应该是一个很古老的水上城市,罗马难民为了躲避战火在泻湖堆砌原木,在原本无法生存的地方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资本主义萌芽,水晶吊灯和戏剧面具的精工。定居下来的威尼斯人生活在“水下森林水上城”的地方,撑船而行。马克吐温说,商人们乘着小艇贡多拉去沿河做生意,年轻妇女乘着小艇带着孩子去郊游,老人们夹着一本圣经乘着小艇去教堂做礼拜。
但现在的威尼斯本岛,犹如一座死城。乘着冈多拉在内城游游荡荡,周围是一片静寂。岸边的砖木房子里没有人声,偶然一处挂在阳台外的床单,飘在破败褪色的窗外,像是留下的最后一抹生的痕迹。河道并不干净,退潮时房屋的基底显露在外,密密麻麻贴满螺类动物。每次遇到涨潮,威尼斯都有被水淹的可能,水先从地势最低的圣马可广场冒出,蔓延全岛。傍晚时分乘船归去,威尼斯又隐在了一片海雾里。威尼就如生老病死是人之道,兴盛衰落是一座城的道。以前觉得威尼斯的淹没是多么可惜,但看完之后,觉得归于大海并不等于毁灭。曾经的海上明珠,贸易中心,还有威尼斯繁盛时期的威尼斯画派,犹如昙花一现,都被铭记在历史。创造一个新兴的文明与保护一个陨落的文明,是否是同等重要?对于威尼斯,我只留下一声叹息。
贡多拉小艇翡冷翠(Florence)的丝绒绿
佛罗伦萨这个名字不错,但听了意大利语又在小城里走了一遭之后,觉得翡冷翠这个名字太美太贴切。
脱团后感觉重获自由,第一站就是去找牛肚包。听着不像是意大利的特色美食,是台湾同胞推荐的,在中央广场的一个小摊位上,周边的意大利小贩都学会了一些中文打招呼。心情好时也不怕人人谈论意大利有多乱,热情友好地回应他们的“你好”。
从圣母百花大教堂旁边买了冰淇淋,杏仁味的口感最浓郁了。兜兜转转,从圣母百合大教堂的背面穹顶一直绕道正面,看到正面的一刹那,真的惊呆了。久闻其美,亲眼目睹的一刹那,才懂得她的美是如此的圣洁。外部由绿白红三色大理石铺砌而成,正面的三幅壁画是用马赛克一点一点拼出来的,每幅都有近两万片马赛克。在午后的阳光下,整座教堂都散发着盈盈的光辉。教堂的对面是洗礼堂,如果可以在“天国之门”前坐着,用一下午呆呆地欣赏她的美,大概能有治愈颈椎病的功效。到时不知道会不会感应到主的显灵,哈哈。
圣母百花大教堂也许这次意大利之行还欠了点缘,周一到达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和学院美术馆都关门了。只能看看市政广场的大卫,美杜莎的头颅。离开佛罗伦萨时正值黄昏,在阿诺河边看到整座小城在晚霞里昏昏欲睡。河边摆摊卖Prada,LV,Gucci名包的黑人小哥也准备收摊回家了。没有到山上俯瞰这座城市也是一个遗憾吧。于是,在街边的纪念品店买了一张俯瞰圣母百花的明信片寄给自己。美如斯。
佛罗伦萨的夜幕厚重务实的历史——罗马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短短的一天就能读懂的。太厚重的历史,即使我补了很多功课,也很难在一天内把所有的故事串连起来。君士坦丁凯旋门,斗兽场,古罗马遗迹,未去的万神殿,图拉真柱,纳沃纳广场,许愿池等等,罗马人留下了太多的现世精神。前人留下的智慧,值得用一辈子的学习来体悟,来应用到创新之处。我想罗马人是更懂得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而不是柏拉图所描绘的“理想国"。治理一个国家,服务于千万人民,不能单单靠情怀,是法治宪制推动着国家这台大机器的运行。下次旅行,我会好好在罗马待上十天半个月。
真理之口,西班牙广场,罗马似乎过度消费《罗马假日》和奥黛丽赫本来迎合游客们了。吃着冰淇淋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看看人来人往,不失为体验罗马的一种方式吧。Anyway, thanks for opening the Roma for me!
斗兽场教皇国——梵蒂冈(Vaticano)
在排队进梵蒂冈博物馆的时候,匆匆吃下了意大利披萨和千层面。没有尽情享受意大利的美食也是遗憾之一。这次的博物馆,我觉得自己都没有读懂一点点。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了一具真实的木乃伊,上次朋友用远程视频带我游览大英博物馆的时候,只看到棺木没看到瓤。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真的尸体,原来会氧化成这样!
米开朗琪罗绘制的西斯廷教堂(Cappella Sistina)的天花板与壁画,《创世纪》与《最后的审判》里有太多故事。米开朗琪罗也真是特立独行的大师,不为世人的评价改变自己作品。对自己作品任性的执着与坚持,也算是艺术家的修养吧。博物馆的博大精深,恐怕是检验自己沉淀的好地方。
排着队进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在一处礼拜堂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信徒们跪在圣龛前祈祷或是忏悔,任何人都不敢去打扰他们与心中上帝沟通的时光。我想,禅修,冥想,也是这样的道理吧。
梵蒂冈的新教皇叫方济。来源于圣方济,很讨巧。圣方济的故事其实有点东方色彩,一个富家子弟在遇到僧侣的布道,又在战争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回到家开始思考人的意义,生的意义。放弃所有物的羁绊,把拉丁文圣经翻译成普通平民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文字。看过《荆棘鸟》,《天使与魔鬼》,听过薄伽丘的《十日谈》之后,感觉教会与世俗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教皇不过是宗教中的国王而已,形变质不变。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不直的艺术——比萨斜塔
看惯了方方正正直直的各种钟楼,有一座因为建筑设计不合理而倾斜的塔,倒是成了一个噱头。
比萨斜塔前思考人生的小熊天鹅堡
归程中的美景。
新天鹅堡达芬奇(或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
蒋勋说500年才能出一个达芬奇这样的集大成之人。近500年的类达芬奇人物又是谁呢?很多人在探讨“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像达芬奇这样的天才”。我并不相信天才论。所以,我想命题其实不该如此,而是创造一个足够开放的教育环境,人文环境,优质的媒体与电视节目,让孩子能用自己灵敏的感官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色彩斑斓和深遂博大。我在德国也感受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不会想着自己有什么小聪明,不会想着钻小空子或投机取巧,一个优秀的环境只规范你的公共行为,而对于言论,思想,不是一个开明环境所能禁锢的。中国,还欠缺太多。我一时好奇一对双胞胎在不同的环境成长后,能产生多么不同的人生境遇与人格品质。
这次意大利之行我是不满足的。也或许是我有点太贪心了,也真是遗憾多多。没有乌菲齐美术馆里的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与《春》,维罗奇奥与达芬奇的《施洗约翰》,提香的《乌尔比诺维纳斯》,没有好好欣赏《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学院美术馆的,没有欣赏意大利的歌剧。但想想,人生还那么长,为何急于要看满一切?孩子,你慢慢来。
白色——那些白日梦里的碎碎念
小论下境外旅游。
随着国人荷包越来越鼓,旅行社拉着一批又一批人到境外旅游了。旅游的方式是"到此一游打勾式"。一些黑心导游会利用国人的不知情,创造各种条件创收。本来以为跟团能听导游讲讲博物馆中各种绘画雕塑的历史,后来才发现,我懂得其实要比他还要多。台湾人能在30年前遇到蒋勋这样的导游,实在是一门幸事。
境外游的发展,需要区分不同需求的团体,景点式,购物式,文化式。现在的境外旅游业大多很粗放,发个通知组织个团,拉上一帮人就走。还真的感受到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氛围。回国之后,只要说起我去过意大利,到过罗马佛罗伦萨,到过朱丽叶故居,看看身边人羡艳的表情,就找到了旅行的意义了吧?这个时代如此五光十色,如此精彩,如果只用眼睛看耳朵听,却没有办法经过大脑处理信息,那大概,行走也无法带来力量和改变了。
不过境外旅游确实也存在发展的契机,一路的餐厅,酒店,度假村都是可以整合的资源。随着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的“量的积累”,相信总有一天有“质的改变”。有一天,中国人能自由地用Gmail,用Google search,需要多少年“民智的觉醒”呢?
这次旅行中看的书和影集竟然是《康熙王朝》和《白夜行》。剧和书倒是都很精彩,虽然不合我意,倒是跟旅途风格很一致嘛。我需要沉淀的还有太多。
拥抱红色——阿咩雄纠纠气昂昂跨入金羊年
没想到这一年能经历那么多。出来前导师跟我说,好好享受生活,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半年时光。但出来之后,我觉得,也许不是呢。我这样喜欢不断给自己的生活创造惊喜的人,生活也应该会不断给我创造机会吧。这段时间,我剥离了外在的噪声,倾听自己的声音,越来越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喜欢浮躁的美国流行乐,那就不喜欢。不喜欢无营养纯搞笑的电视节目,那就不喜欢。现在的我,喜欢小跑加快走到心湖边和天鹅说说话;喜欢在学习时听钢琴曲或者古典交响让自己聚精会神;喜欢坐在窗边的图书馆位置自习,累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喜欢用行走与欣赏来体悟被我探索到的世界。
新的一年,我想要健美,不止是健康。所以要锻炼,早睡。告诉自己凡事不要强求,时时充电和放空,享受自由,提升自我。
To be a better lady.
德国小镇结于2015年1月2日
于科隆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