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一篇书评,坚持一百天读书
《组织部来了新人》——王蒙

《组织部来了新人》——王蒙

作者: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14:20 被阅读44次

     这是一个短篇小说,却直中我的心脏。不管过了多久,不管是什么社会,都存在让青年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绪。

     主人公林震,调到组织部,开始了他组织部的新生活。最初的跃跃欲试以及热情高涨,渐渐的揭开了部门之间的绕绕弯弯。我们也就像他一样,在大好青春离开安稳生活,想求得大风大浪,想构建一个理想的环境,可想而知都是痴人说梦。副部长刘世吾,党建组组长韩常新,二人是组织部和党建部的核心人物,但是行为作风迥然不同。刘世吾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看透世故的长者,会以平和的心态比较客观冷静的处理事务,虽然是副部长却担任着部长的任务,每天很忙。韩常新是一位正在日头上的青年人,事业和爱情双丰收,他在任何事情上出镜率最高,经常干着不在自己职责内的任务,第一印象是一位热情豪爽的人,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他对于事情总是不求甚解,明知道有问题存在却怕麻烦不解决。

     而我们像林震一样,常常给人以“单纯”、“天真”的印象,但是内心活动却不少,我想做的就是学会判断一切事情和一切人。人要在斗争中认识自己,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做斗争。

     林震有一种感觉:和刘世吾谈话似乎可以消食化解,而他自己的那些肯定的判断,却变得模糊不清了。他更加惶恐了。真的似乎是这样吗?前辈能教你做人的道理,却只是他自己的处事原则,而作为一颗白菜,我们应该有自己口味,过硬的硬件,还要学会处理明枪暗箭,这么一想,我是该换上一件狼皮了,有着狼性的外表,也要保持白羊的温柔。所以我喜欢国外的独立思考能力,过着自己的个性原则。总感觉要看不少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际社会学...

     在人情社会中,好处不言而喻,缺点也是明知在心,他们就好像散布在工作成绩里,就像灰尘散布在美好的空气里,你嗅得出来,但抓不住。有人挂着名号,却由下属做着他该干的事情。只是单纯的发个牢骚罢了,哎!

     现在的我们,就像林震,常常把眼睛盯在一个地方不动,老师在想,像个爱幻想的孩子,又挺容易兴奋起来,动不动就红脸。希望我们能红着脸,卷起一场不一样的“风波”,我想这也是人力资源所需要的新鲜血液带来的正能量。

《组织部来了新人》——王蒙

相关文章

  • 《组织部来了新人》——王蒙

    这是一个短篇小说,却直中我的心脏。不管过了多久,不管是什么社会,都存在让青年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绪。 主人公...

  • 《奇葩奇葩处处哀》:带泪的幽默

    含着眼泪看完王蒙先生的新作《奇葩奇葩处处哀》,我觉得,王蒙不是以前的王蒙了。 二十岁,他是写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王蒙来了

    接到履新文联的老上司电询,“王蒙的讲座要不要听?”。于是就走进了王蒙先生的主题讲堂——“永恒的文学”。先生耄耋之年...

  • 安黎读书:内在裂变的永久意象

    在中国的作家中,王蒙的名字我是很早就知道的。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听到父母和姐姐谈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

  • 读小说

    2020年3月5日 周四 晴 下班了后,就又要休息三天了。 今天读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当时王蒙才22岁。 不...

  • 《说王道》

    王蒙说,吉建芳配画,江苏文艺出版社印行。 王蒙以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扬名文坛,并曾任文化部部长。文人从政,自...

  • 王蒙86年人生智慧结晶,一本“有用之书”,学会应对生活中的难题

    说起王蒙,大家一定会想到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作品,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称号,回...

  • 一天一天

    今日,八点起,去学术报告厅,听王蒙先生的讲座“永远的文学”,对他的了解,只停留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本来没座位,我...

  • 心头好| 上世纪50年代的“反官僚抗争”

    历史回顾 在上世纪50年代,“百花齐放”政策的鼓舞中,王蒙的笔下就盛开了一朵反官僚主义的奇葩——《组织部来了个年轻...

  • 读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最近在上当代文学,我忙了两周,今天上课的时候偷摸着看完了这部百花时代的经典小说。首先不得不说,能在三次文艺论争之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组织部来了新人》——王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ws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