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说什么》47列御寇之三

《庄子说什么》47列御寇之三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05:39 被阅读0次

    原文:

    正考父一命而伛(yǔ),再命而偻(lóu),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钜,再命而于车上儛(wǔ),三命而名诸父,孰协唐许!

    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凶德有五,中德为首。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pǐ)其所不为者也。

    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因以是穷。缘循,偃佒(yǎnɡ),困畏不若人。三者俱通达。

    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达生之情者傀(guī),达于知者肖,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j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yuān)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十行采集:

    1.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有心眼来培养德行,有了心眼就会以意度事、主观臆断,而主观臆断必定导致失败。

    2.《道德经》有云“咎莫大于欲得”,不正是这内心的欲念一定会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就一定会有痛苦、烦恼和不安啊!

    所以,真正的苦海不是外面的境界,不是外面的所谓五浊恶世,而是我们“自我”内心深处抓取和逃避的境界。

    3.《道德经》的“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4.只有因循顺应、俯仰随人而又态度谦下,三种情况都能遇事通达。这就是《道德经》“曲则全”的道理!如果自恃聪明炫耀于外,勇猛躁动必多怨恨,倡导仁义必多责难。

    5.以道指引,通晓生命实情的人心胸开阔,通晓真知的人内心虚空豁达,通晓长寿之道的人随顺自然,通晓寿命短暂之理的人也能随遇而安。

    6.在如探骊龙之珠般危险的官场,庄子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所以他拒绝了楚王的聘请。

    7.我庄子把天地当棺椁,把太阳和月亮当连壁,把星星当珍珠,把万物当陪葬品。这段话可以认为是中国哲学中对待死亡的最富哲理的话。

    8.用不公平来公平,这种公平不能公平:用不征验来征验,这种征验不能征验。

    一行精华:

    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为者也。

    缘循,偃佒,困畏不若人。三者俱通达。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

    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触动,反思,改变:

    1.庄子这两段“一命、再命、三命”,形象刻画了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者与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者之间巨大的反差。

    事实上,我们经常容易发现别人处于后者状态,缺难以警醒自己也会犯同样错误。

    谦虚,就是把自己看得更小一点。也就是“达有三必”的深层含义,懂得并灵活运用这个的道理,无往而不利。

    2.我们多少人一直在忙于“功外”,而且根本没有意识到“悲”,这才是真的可悲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说什么》47列御寇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ft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