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站得那么近却隔得那么远

站得那么近却隔得那么远

作者: 诗语时遇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20:53 被阅读0次

    最近正在看美国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里面的主人公莉迪亚实在让人心疼。

    文中莉迪亚一家住在美国,在我看来,美国人过的应该是非常自由开放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莉迪亚活在中国式教育的家庭里,她每天都背着重重的包袱,明明在负重前行,却还要扬起嘴角,假装自己过的惬意轻松,她骗过了自己最亲密的人,却没能骗过自己,最终她选择了湖泊的拥抱。

    可以说莉迪亚一家每一个人的心都充满了漏洞,尽管他们掩饰般的为漏洞打上了补丁,却补不上他们内心中的黑洞。

    玛丽琳,莉迪亚的母亲,在那个不允许女生读书的年代,她凭着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上了哈佛,并在一堆男生中脱颖而出,从某方面看她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女性,如果没有遇到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她或许会成为载入历史的伟大女性,或许之后的一切悲剧都不会再发生,可人生没有如果,在课堂上见到詹姆斯的那一刻,一切都已经既定了。

    詹姆斯是玛丽琳的授课老师,两人一见钟情,可师生恋在当时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的一件事啊,为了爱情,玛丽琳退了詹姆斯的课,而这一退,便成为了一切悲剧的根源。玛丽琳没多久就怀孕了,于是他们结婚,生子,而玛丽琳之前的雄心壮志也被新婚的生活和孩子的到来慢慢冲散了。而当她再次想起她的雄心壮志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那时莉迪亚还是一个懵懂的孩童。为了证明一切还来得及,她丢下了她的家人,重回了学校,她梦想着不久后自己便会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成为一个浑身散发着光芒的医生。她充满干劲的计算着一道又一道题目,琢磨着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她满怀希望的前进着,而此时她的家人却在惶恐中无法脱身。

    可就在这时,玛丽琳怀孕了,命运再次将她推向了家庭。

    当玛丽琳回家后,莉迪亚就在心中告诉自己,以后只要妈妈高兴,只要妈妈不走,我什么都愿意做。自此,世界上不再有莉迪亚的存在,玛丽琳却多了一个同行的伙伴。

    玛丽琳兴奋的为莉迪亚设想着未来,她将自己未实现的一切全都寄托在了莉迪亚身上。圣诞节礼物是一本书,生日礼物也是一本书,莉迪亚艰难的读着那天文一样的文字,她很困惑,她看不懂,可她会在母亲的每一次询问中回答“嗯”,“是的”。她仿佛变成了一个机器人,为父母而生,为父母而活。

    如果说莉迪亚还有父亲给她支持,最后也不会是那样一个惨烈的结局。詹姆斯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大家应该知道在那个时代这意味着什么。詹姆斯太特殊了,所以总是遭到特殊的对待,这种对待体现为人们好奇的打量,窃窃私语的讨论,甚至是嘲笑与排挤,所以詹姆斯一直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游离在集体外的人。每当人们好奇的打量他,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透露着紧张,那一道道目光,就像一把把尖刀,刺得他体无完肤。所以他送莉迪亚项链,裙子,并嘱咐她多交朋友,去融入集体。

    当一个家庭中一个孩子被过度关注,那意味着父母可能看不到其他孩子的存在,显然,莉迪亚家就是这种情况。内斯,莉迪亚的哥哥,有着非常优异的成绩,对航天也有一番研究,可相比于他的哈佛录取通知书,詹姆斯和玛丽琳更热衷于看到莉迪亚的初试驾照。汉娜,莉迪亚的妹妹,在这个家庭中像是一个透明的存在。对汉娜而言,对父母爱的期盼就像一个十分贫穷的人对钱的渴望一样,或许从她出生,爱就是一个她不能轻易触碰的领域。

    在这个家庭中,莉迪亚是主角,她的父母是导演,莉迪亚的情绪、表情都由他们来掌控,内斯,汉娜沉默的看着自己的亲人自导自演的这出戏,虽然他们清楚的知道莉迪亚的挣扎,却无动于衷,也无能为力。

    莉迪亚的支撑来自于哥哥的理解,当内斯收到哈佛的通知书时她非常害怕,如果哥哥走了,那真的就只是自己一个人了,那原本平衡的天平真的要倾斜了。

    内斯的即将离去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在挣扎无望的情况下,莉迪亚在漆黑的夜晚走出了家门,朝着那片很美的湖走去,她跳下船,感受着水的抚摸,她慢慢的沉向湖底,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真正活着的。

    莉迪亚的死让每一个人都很悲痛,可当初但凡有一个人去戳破这伪装的假象,但凡有一个人不再闭上自己的眼睛,捂上自己的耳朵装不知道,今天的结局就不会这样沉重。

    我特别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天下的父母们,关心孩子的成长没有错,但我也希望你们不要让孩子过得那么压抑,不要对孩子的压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不要用所谓的“我是为了他好”来安慰自己的不安,你的一句“为了他好”可能会让他患上心理疾病,也有可能毁掉他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站得那么近却隔得那么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go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