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为弘扬和传承抗战精神,7月22日,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涪陵新妙镇十字村某居民楼前探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由于提前联系好了村领导和老兵,实践团队员和记者们直接前往老战士的住处,献上慰问品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品。
图片来自网络全体志愿者与老兵合影
重温峥嵘岁月
刚走到楼下,正准备上楼,就看见一个白发苍苍,佝偻着背的老人拄着拐杖缓缓走下楼梯,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访的老战士,李绍贵。“爷爷,您慢点儿啊”,我们赶紧上前扶住老人。老人很诧异的看着我们,“你们是哪个?”,“我们是重庆理工大学的学生,特地来看望您”。为了方便,我们就在楼前放了三张长板凳听老人讲诉那段历史。
李绍贵,89岁,重庆涪陵本地人,1951年3月份入伍参军,7月份赴朝鲜战场。“我参军的那年,才15岁,参军后在部队进行了三个月的训练,就上战场了。”“那您当时才16岁,怎么就想要去当兵呢?”“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嘛,当时全国上下都掀起一股参军的热潮,年轻人更是热血沸腾,我们在中国境内是坐车,到了边境,就是步行跨过鸭绿江,为了不被敌人的战机发现,我们白天休息,晚上不停地走,一直走了两个多月。”
图片来自网络老兵李绍贵
“爷爷,你在部队主要是哪种兵呢,你们的任务是什么?”“我可是冲锋,就是冲在最在前面的那种,任务是打狙击战,一开始主要就是我们守在山顶,敌人上来了我们就打,到后来就是打反击。”“那你们在过程中有守不住的时候怎么办。”“我所在的是67军,我们那个军是出了名的,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没有守不住的时候,况且军队有铁的纪律,哪怕最后还剩一个人,那也是必须要守的。”爷爷越说越激动了,抡起袖子,给队员们看了下,他在左手臂上留下的弹伤,“子弹就从这里穿过,我身上的大伤主要有三处,还有两处在小腿和屁股上,屁股上的弹片现在都还没取出来,时间久了就不觉得有什么大碍了。”队员们都皱着眉,眼神凝重,对老人的精神十分敬仰。
图片来自网络李爷爷身上的伤口
为了战地情谊
“他还在战场上救过战友的命呦,他们是一个班的”,这时候坐在老人身边的老伴儿说话了。我们又把目光转向老兵,“爷爷,能跟我们讲讲怎么回事吗?”“打仗都是看信号兵的提示,我们再冲锋。那个战友就在冲锋前,无意间枪走火了,就相当于给敌军放了信。违反了纪律,就应当被枪毙.于是领导把他交给我,让我来处理。我知道他是无意的,不忍心就没有枪毙他,后来我们也成为很好的战友。”因为年级大了,爷爷对曾经的事很多也记忆不清了,说话也会不断重复,但是志愿者都细心倾听。“他们早都不在了,我还活着,很幸运,所以不去想那么多,就好好活着。我的待遇又高,政府给了我很多帮助。”李爷爷在提起战友话题时,眼睛湿润,总是不愿多说。
“爷爷,您现在后不后悔参军。”“那有什么好后悔的,打仗好玩,我就喜欢打仗,我还希望我的儿子孙子都能去当兵,可惜他们都没考上,现在当兵没有我们那会儿容易了,所以你们要好好读书呦”,队员们和老人都笑了。
伉俪情深,执着不悔
我们发现奶奶一直安安静静的坐在爷爷身边,她不时的说:“他现在耳朵不行了,你们想问什么,我跟他说。”大家决定和奶奶聊几句,“奶奶,您什么时候嫁给爷爷的呀,是不是觉得爷爷是个英雄呀?”奶奶捂着嘴笑了,“哪里呦,他回来的时候才嫁的他,家里人都说他受过那么多伤,你嫁给他干啥,我没想那些,就图他是个老实人个。他从战场回来后不久,又去青海那边剿匪,我就在家等他,不过这次等得不久,几个月就回来了。”奶奶不好意思的小声说,边说边笑。
图片来自网络不忘历史,活在当下
老人所在的连有两百多人,回来时只剩三十几个人,正如爷爷所说的,他现在也有了妻子,孩子,所以就要好好活下去。“有时候,世间最大的幸福就是活下去。”志愿者李婷在听了李爷爷的故事后感叹道。
此次实践团队除了探访老兵外,还会将老兵的事迹、资料等用专访的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引导更多同学老兵们关注历史,让抗战精神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以积极态度投身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老兵们在逐渐的变少,但他们的精神却依旧不灭。每一位老兵都有值得我们尊敬的传奇的一生,让我们关注老兵,关注我们生前的这段历史!
作者:重庆理工大学李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