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茗创科技!文章同步更新于微信公众号(茗创科技),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搜索关注。
fmri是一种非侵入技术:fmri扫描没有已知的副作用
在fmri实验中,在被试完成任务时测量一系列的大脑图像
然后单个图片的测量信号的变化被用来推断任务-相关的脑活动
fmri是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测量测量大脑某块区域
每一个这些大脑区域大约包含100,000不同的voxels(体素)。体素是三维空间内的小立方体块块儿
所以他相当于把大脑放在一个有边界的盒子里,把盒子切成100,000相同体积的小块
这些小块是fmri分析的基石,他们被称为体素(voxel)或者(volume elements)
每个体素都有一个数字(在这里代表强度)和空间位置与之对应
在实验中,大约每2秒就要获得一个图像,可能一共需要获得几百个大脑图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每个体素中提取到活动强度信息,每个体素都有一个空间的位置,在连续的时间观察这个体素,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体素的活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提取出来关于时间的活动强度信息,从而关联我们的任务或者被试的活动。
fmri从基础上说是每个体素的时序变化。
那么我们测量的这个信号意味着什么呢?
在通常情况下,这些信号代表血氧依赖水平(BOLD 对比度),测量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的比例,测量该组织的新陈代谢速度,间接反映神经元活动。
血流响应函数(hemo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HRF),代表神经活动触发的fmri响应
这个图片的意思是如果在0时刻发生了某些活动,BOLD信号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首先上升,接着达到峰值,然后衰退并进入一段时间低谷,低于baseline十几秒
实际上,fmri数据分析是一个大数据的问题
⁃ 每一个大脑体积包括100,000个体素测量值
⁃ 每一个实验会有上百次大脑扫描
⁃ 每个实验都会重复很多被试(10-40),为了做群体性推论
因而我们需要分析的数据非常巨量
数据分析的挑战性
⁃大数据问题
⁃信号相关性弱
⁃数据有复杂的时序和空间噪音
再看看fmri数据的处理过程
fmri数据实验的过程
⁃ 数据获重建过程
⁃ 预处理过程:时间校准,头动校准,配准与标准化,空间平滑处理
⁃ 数据分析过程:定位大脑活动、连接强度分析、预测
fmri数据分析的三个目标
1. 大脑活动的mapping,我们要决定在进行特定任务时大脑什么部位会被激活,同时我们也要处理好噪音的问题,比如这样,噪音就会到来这样“费解”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经过一个假设检验的比较过程来得到我们的结论。
有三种手段1)比较过程需要我们对某个任务的对比度进行统计分析,在第一个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实验的结果 2)脑活动-行为关联,我们可以用大脑活动与行为强度(可以是表现的数据,也可以是年龄等等)进行拟合,寻找相关性;3)基于信息的mapping,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脑区的活动,来算出它对特定行为任务的表征精度,用一种类似聚光灯(search light的方式),来观察大脑的每个区域都编码了多少信息。
对这三种手段,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大脑mapping步骤,和一个相同的原理。
2. 第二个目标是连接强度分析。我们可以测量不同脑区相互连接的情况,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不同脑区活动的相关性。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连接1)功能连接, 2)实效性连接,3)多变量连接模型,具体如这个表列的,他在这里也是点到为止。
3. 推测:我们可以通过连接强度或者大脑活动来推测这个人的感知,行为或者健康状况。在这里可以用到一些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对大脑的活动或者连接情况,点乘一个分类的模式,得到一个预测的响应作为输出。在这里现在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摘自知乎专栏“原来大脑是这么工作的”专栏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01233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