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火焰显示了燃尽前的回光返照

这火焰显示了燃尽前的回光返照

作者: Andylee | 来源:发表于2021-01-18 15:09 被阅读0次

“临纸感哽,不知何言”出自王羲之的《丧乱帖》,熟悉王羲之书帖的人一定知道,“奈何奈何”常常出现在王羲之的手帖中。《丧乱帖》的原文是: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对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朝书帖理解最好的书大概是蒋勋先生的《手帖 南朝岁月》这本书了。在蒋勋先生的解读之下,王氏子弟的不安、苦闷、彷徨、徘徊都凝聚在字帖中翩若游龙的笔锋上。但是读者该如何理解此种情愫为何在王氏子弟中延续如此之久呢?在我们认识到的南北朝历史中,可能最为得意的作品就是一部《世说新语》。而《世说新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气质,后世望尘莫及。不过我总觉得在《世说新语》中讲述的言语与行事的背后,常常透着绝尘而去的一鼓作气。他们的勇气到底从何而来呢?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

陈舜臣在《中国历史风云录》中给了另外一种描述。而且陈舜臣将这种描述放置在更为漫长的时间里。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路一直讲述到元帝国初年。秦帝国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苦苦经营了五百五十年才达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而由秦一代塑造的统一不过几十年时间就分崩离析了。自西汉和东汉的勉强维持之后,从黄巾之乱算起,我们注意到围绕着亚洲腹地的历史讲述渐渐从“东西”逐渐转变为“南北”。陈舜臣在叙述黄巾之乱之后的语气愈发冷峻了。这种冷峻一直保持到明帝国的出现才算稍稍温热了些许。而将东西晋作为历史叙述参照物的南北朝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产物而已。如果从更为辽阔的历史视角来看,从黄巾之乱到明帝国安抚天下,其核心是北方政治的胎动异常激烈,南方纤细文化之花盛放的进程。而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二者合二为一。

《中国历史风云录》从“再度分裂”一章一直到“海陆骚然”一章,其阅读体验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而我们不得不说,陈舜臣叙述这一段历史的着眼点,更加注重南北方向上的势力与压力。而在有关中国历史叙述的组成上,则增加了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女真、蒙古等等部族的内容。而读者也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上述这些部族的历史也同样是构建中国历史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点,或许是陈舜臣的《中国历史风云录》中最值得观看的内容。在叙述中国历史的同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风云变幻此起彼伏。而读者也必须意识到组成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远远不是《资治通鉴》那样的清晰可辨。

而在陈舜臣的叙述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境况,那就是一旦这个曾经统一天下的国家分崩离析,其崩溃也将是全面性的。在历史叙述的细节部分,我们既可以看到裂土而治的野心蠢蠢欲动,也可以看到四海归一的雄心直抵天际。这一点正如陈舜臣所言:

统一天下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事业,即使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真正的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更需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一些短命王朝都表明,统一天下的“实”比“名”要困难的多。仅有统一天下之名,不一定就有实跟随其后。

陈舜臣针对中国历史的叙述,从黄巾之乱直到明帝国,都是围绕着“统一”和“割裂”来进行的。如果读者留心的话,我们会发现,长安、洛阳、北京、杭州这四个地域在这一段历史中交替出现,甚至我们可以看到,自唐之后,长安与洛阳逐渐隐退,而北京和杭州则登上舞台。中国历史大叙述中的东西方向上的不安逐步演变为南北方向上的连通。而这个进程可以说是从隋炀帝时期的大运河所开启的。

同样,我们也不能认为中国历史的叙述是由单一主体来完成的。如果产生这样的错觉,那么我们对于历史意义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在中国历史的叙述上,既有从亚洲腹地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拓展,也同时有从东西南北给予腹地的直接压力。而历史叙述所讲述的核心就是交融和融合。只是这个过程绝不是风平浪静的。

我无意于在《中国历史风云录》的细节上去扼腕叹息,陈舜臣也同样不愿在历史的细部做过多的纠缠。历史的多方向与繁杂的内容不会影响历史的线性进程。但其总体叙事的阶段性位置,则为读者提供了不同视角的审视。这种历史叙述的方法在吉本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也同样可以体会到。

不过历史细部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陈舜臣采用了合理的推理方式来讲述。这种方法倒是其他历史著述中颇为少见的策略。我之所以推崇陈舜臣冷峻的笔法,恰恰是陈舜臣在推理过程中绝少猜测。而《中国历史风云录》中疾风骤雨式的讲述中,陈舜臣所使用的推理必须快速且准确。

中国大历史的阅读不能仅仅依赖内容,也同时需要凭藉地理的认知。中国大历史中所记述的地理与我们当下所知道的山河地理有很大的区别。而名称上的区别只是最表面的特征。而其实质,则是这些地理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进中国大历史叙述的。历史叙述除了时间,空间也一样重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确定来自以何为中心的确定。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交锋与交错中,个人的命运只能是如浮萍一般飘摇。这也难怪,现在我们重读王羲之的书帖时,那种笔墨游动之美和文字词义中不安交织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美,不过是大历史在东西南北的碰撞中迸发出来的火星。这种炫目的光,一闪即逝。只不过由于碰撞的连续性,让我们误以为那光彩是永恒的。

=====================================================

每一本书都在等待它的推荐语!《短书集》

相关文章

  • 这火焰显示了燃尽前的回光返照

    “临纸感哽,不知何言”出自王羲之的《丧乱帖》,熟悉王羲之书帖的人一定知道,“奈何奈何”常常出现在王羲之的手帖中。《...

  • 珍惜当下的一切

    昨夜的灯,照不亮今天的夜。燃尽的火焰,暖不了现在冰冷的人。——题记 昨夜的灯, 照不亮今天的夜。 燃尽的火焰, 暖...

  • 云裳羽衣之【芳灼蝶华】

    芳灼蝶华:火焰将黑夜燃尽,白昼即将重生。浴火破茧的蝴蝶,黑夜无法吞噬。 芳灼蝶华发:火焰将黑夜燃尽,盼来希望的白昼...

  • 第一辑,第九篇

    擦燃火柴短暂的火焰令我陶醉 丢失了原本追寻的与等待的 燃尽后亦是天南地北的逃避 未完待续~~

  • 燃吧,野草

    燃吧,野草 耸立的五岳是你的灯芯 黄海的晚霞是你的火苗 燃吧,野草 燃尽这温暖的牢笼 燃尽这坚硬的城堡 燃尽这鸡肋...

  • 我如此温柔地爱过你

    ”我爱过你,也许,这爱情的火焰 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燃尽 但是,可别让这爱情再惊扰你 我可不想有什么让...

  • 普希金——《我爱过您》

    我爱过你,也许,这爱情的火焰, 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燃尽; 但是,可别让这爱情再惊扰您; 我可不想有什么让您抑郁。...

  • 2018-04-05

    别用你的火焰去燃烧不属于你的冰,最终你燃尽它流走。

  • 孤独

    我与寂寞同一国度,这或许是宿命。黑暗里我点起一支蜡烛,昏黄的火焰轻轻地跳动着,那是寂静的心跳。蜡烛燃尽,黑暗吞噬了...

  • despire

    靠近我,即使只有一步 给我一片阳光,我惨白却温暖的太阳 带我离开这寂静的夜吧 接受这束玫瑰吧 用你的火焰燃尽他 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火焰显示了燃尽前的回光返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lx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