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基本情况。某985产品与交互研一在读,想要更快的深入了解行业,因此开始第一次的实习搜寻。
“学校是座象牙塔”这句话曾经在我听来没有什么感触,反而是觉得已经毕业了的人对于在校学生的一种“嘲讽”。但是经过这一两个月的求职过程,我才真切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正确。在学校都感觉自己还不错,觉得自己和周围人比起来算有经验,算懂设计,算爱学习,算爱深耕。但是到了真正即将进入社会的那瞬间,才发觉自己之渺小。因此我就想在平台分享下一个交互设计在校生的一点心声。
01、为什么求职
首先说下,我为什么要求职。很多人说“你还小,你才研一,不需要那么着急呀”,但是在我看来,求职的难度是一年更比一年大。想要在未来获得自己心仪的offer必须早做准备,对自己狠而又狠。我的本科就读于某双一流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细分学习方向为交互设计,不过说来也可笑。虽然从大一开始就学习交互,但是我觉得我真正开始的时间是大三下学期我准备考研开始。《破茧成蝶》、《About face》、《用户体验要素》等一系列交互设计是如数家珍的专业类书籍我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看。那有人就要问我了,那你之前干什么了呢?
“对,我之前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在读研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不停的问自己,我本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好像什么都干了,参加比赛、参加社团、不停学习、考证、考雅思……在这其中,也收获了不少——奖学金、各种证书、各种“人脉”。可是当时的我却觉得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或者说很明确“我以后应该不会从事设计”。
我是设计出身,按理说对于设计应该是很热爱的。可是在上了大学的第一年,我对设计彻底没了兴趣。原因很简单,我讨厌学校填鸭式的教育,讨厌学校强制性的作业,讨厌学校不知道为了什么的“课程设置”“放风写生”……我想要自由,想要真正的进入设计,了解设计。不过当时的我学生思维很重,还停留在希望老师教我的阶段。直到后来,我综合对比了很多行业,还是觉得设计最适合我,因此我才决定有了下一步的读研计划。
从决定读研开始,我就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交互设计师。因此从2019到2020可以说我的设计水平通过自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又发觉了自学的能力有限,需要有专业人士以及团队来协助我前进。于是我就有了实习的想法。正好碰上了covid-19,学校以网课形式上课,返校也不是必须的。我便和学校申请了外出实习的机会。
02、我的求职目标
我的未来求职目标很清晰,就是找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厂去干交互。与此同时我也知道,每次的实习都会是我的一个跳板,只有好好利用跳板,我才能在研三的时候收货自己满意的offer。因此我对于我第一份实习的定位就是找一个还不错的中厂做对口的交互。
03、我为了求职做了什么
对于交互设计的学生来说,作品集自然是需要的。但是由于我本人经历有限也没有实习过,所以在作品集上面会有点吃亏。不过好在我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做了一到两个还不错的项目,也让我的作品集看上去不那么幼稚。与此同时,我也有找到一个还不错的作品集老师,经历了一个月的”死亡改革“,让我的作品集有了质的提升。再者呢,通过在牛客网以及各种公众号里面做了不少攻略,也让自己了解到了该怎么样做到“人岗匹配”。
04、最后结果
实习的面试基本上是一到两轮,第一轮面试,第二轮专业设计笔试题。
第一轮面试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自我介绍、介绍你的作品、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这三点我认为是求职者需要多做准备的,因为这些是你可以通过预先演练达到完美效果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复盘作品集,要深刻了解自己作品集的前因后果,因此面试官会问你一些出其不意的问题,从而让你措手不及。
面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回答问题要“振振有词”,逻辑清晰,不要被面试官带坑里去,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观念。我面试了估计有五六场,每场的面试时间都挺久的。但是要注意,久并不代表你一定能被录取,可能只是因为你问的问题多或者你回答的多。所以说网上说的“哪些信号代表你面试有戏”基本不准,我最后的一个offer也是我要去的那个,我只面试了28分钟。如果说问我让我提高面试通关几率的东西是什么?我会说是到岗时间。我前面两次被拒都说我是要找暑假实习,但是到了后面我都改成了立即入职,几率就大了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