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Uber公司某支团队宣布从微服务转向宏服务时,脑子瞬时飘来几个字“某种马”。微服务还没吃透呢,宏服务又来了,听到宏服务这个名字,脑海中好像是听说过,但是完全不了解。于是各种搜索,各种网站的信息翻了一遍。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为什么要使用宏服务?
image一、先从微服务说起
因为不是专门介绍微服务,因此我们直接给出微服务的定义。 James Lewis与Martin Fowler是这样定义微服务架构风格的:
单个应用可以作为一系列小型服务的套件组合,其中每个小型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且通过轻量级的机制实现彼此间的通信,这通常是 HTTP 和RPC。这些服务是围绕着业务功能构建的,并且可以自动化独立部署。每一种服务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
意思已经够简单明了了,假设是一个电商网站,注册登录就可以作为不同的微服务,他们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共同为整个系统服务。这样来看微服务的优点不言而喻:
image(1)每个服务都很简单,只关注于一个业务功能。
(2)每个微服务可以由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
(3)微服务是松散耦合的。
(4)微服务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程语言与工具进行开发。
这么明显的优点,不知道哪一个丛林深处的团队还未拥抱它。但是从github上的数据显示已经很明显了,基本上大多数公司不是已经用了微服务,就是还在使用微服务的路上。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微服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这不就因为某些缺点,Uber就开始使用了宏服务。
image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微服务有什么缺点:
(1)硬件成本高
五个微服务可能需要占据10个进程,如果要加入负载均衡和监控机制等等,需要的进程就更多了,这对于一些运维的硬件设施来说,成本真的太高了。
(2)需要DevOps
微服务的组织肯定需要DevOps ,毕竟微服务开发好了之后需要运维,这一下这么多进程,我们还要保证每个微服务都能流畅的运行,还要保证不能把空间消耗殆尽,也就是说运维起来要保证时间和空间效率。
(3)复杂性
多个微服务就意味着是一种分布式系统,既然是分布式系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复杂性和其他若干问题,比如说“网络延迟、容错性、消息序列化、不可靠的网络、异步、版本化、应用层中的负载变化等等”。
(4)测试成本高
无论是手工测试还是自动化测试,这么多微服务就需要都测试通过,而且微服务之间会进行通信,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测试。
(5)代码重复
微服务中,可能有些功能是类似的,这也就意味着有些代码重复写了很多遍。
这里就先列出这么多,上面的这些缺点总结起来那就是一个系统拆分的微服务过多。各方面就开始麻烦起来。比如一个普通的电商网站,会拆分成几百个微服务。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很庞大的。正因为如此Uber的某个团队才舍弃了他。
image既然微服务有这么多缺点,是不是说微服务今后就要被舍弃了,实时证明是Uber公司依然在使用大量的微服务,为此我还查看了他们的github。微服务的数量也一直在增多。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勇敢的尝试。
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主题,介绍一下宏服务。
二、宏服务是个啥?
在创建新平台的时候,Uber 支付体验团队对新服务进行了更加深思熟虑的规划:不再只是完成一件事,而是使其服务于一项业务功能,由 5-10 个工程师负责维护。Gergely Orosz 把这样的服务规划称之为宏服务。
image其实可以通俗地来讲,宏服务就是介于单体服务到微服务之间。宏服务关注的不再是某一个细节点,而是一个业务点。有一篇英文文献中这样描述宏服务:
宏服务应该定义为运行 2-20 个单独服务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每个服务代表一个中等大小的代码库,可处理业务中定义明确的部分。宏服务的关键是拆分服务,最大程度地从拆分中获得收益,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行多个服务的开销。
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有点问题,因为谁也不知道一个系统的业务点有多少个。因此宏服务的界限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宏服务既然是单体服务和微服务之间的折中,也就会带来很多的优点,比如运维成本会降低很多,既有了微服务的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微服务的缺点。但是宏服务并非是比微服务更优的架构,只是架构演进中的不同选择。将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宏服务框架,就由你或者他来设计吧!
imageOK。今天的文章先写到这。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