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就让自己什么都不做。
如果什么都做不了,偏偏要让自己赶快动起来,那就焦虑,自己跟自己较劲。
做不了就不做,什么都做不了,那就什么都不做。
不想起床,那就别勉强自己起来,问问自己,原来想躺着,那就躺着。
躺够了,想起来了,不想躺了,那就起来。
不想读书,那就不读,想发呆, 那就呆着。
有不想做的,就有想要的相对的状态。
不想喝水,那就是想“不喝水”,那就不喝。
不想说话,那就是想“不说话”,那就不说话。
你总是处于一种状态,有不想的,那就有相对应的想的。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
焦虑产生于“不想做什么而它应该做,应该做可就是不想做。”
然后就焦虑,自我攻击,觉得自己得赶快“好”起来。
去他妈的“应该”,不去做。
人都要死了还想什么“应该”?
允许自己不用做,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有不想的,就有想的。
想睡觉,那就睡;想吃点啥,那就吃。
别想明天怎么样,现在就睡,呼呼大睡;
现在就吃,就当作世界末日,想吃啥吃啥,美餐一顿。
睡醒了吃好了,一般情况下,你明天也不想死,还会挣扎着想再活一天。
想做的就算不应该也做,不想做的无论多应该也不做。
这就是一个清理的过程。
不想做的基本上是因为它不滋养你,还会消耗你,至少目前不滋养。
想做的基本上都是滋养你的,至少它让你现在能得到休息。
先把自己养透,用什么养?
就用这样的方式,不想做的不做,想做的就做。
管他合理不合理,应该不应该,合理和应该都是别人定的标准,都活不动了他妈的谁还在乎那些?
就这样。
然后你渐渐发现生活有意思了,你做的都是你喜欢的,你喜欢的就是适合你的,适合你的它就滋养你,就像枯木逢春一样,渐渐就活过来了。
再看那些你不愿做的,有的又愿意做了,有的还是不愿意做,通过这样的筛选,你知道自己是来干嘛的了,也知道自己要干嘛了。
你的生活变得纯粹,你能够依心而活了。
再回头看,你会觉得,“他妈的这么简单。”
有时候比这要艰难,有“不想”和“想”的时候,你其实有选择。
但是有时候别无选择,处于没有想与不想的濒死状态,怎么办呢?
就去体验那个窒息感,体验濒死的状态,那个时候什么都做不了,那就呆着,跟那个感觉呆着,这是个很艰难的过程,你甚至以为熬不过去。
不会的,很多人没有经历濒死,其实未必真的活着,如果你真的体验了它,你会从死的临界点活过来。
然后,你懂得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懂得了向死而生。
也许一生中会经历不止一次濒死状态,但是,每一次都会让你活的更真切。
向死而生,依心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