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画怡情
【活动预告】江山不倦——梁天柱绘画艺术赏析

【活动预告】江山不倦——梁天柱绘画艺术赏析

作者: 萧飞sky | 来源:发表于2016-11-01 20:03 被阅读475次

时间:11月3日(周四):14:30

          11月6日(周日):10:00

           11月6日(周日):14:30

地点:青岛市博物馆《江山不倦——梁天柱诞辰百年作品展》展厅内

主讲人:李敬华(青岛市博物馆研究部传统绘画研究专家、梁天柱先生关门弟子

       《江山不倦——梁天柱诞辰百年作品展》开展以来,吸引了广大书画爱好者到场观摩,很多观众提出希望能够有专家现场指导欣赏梁老绘画作品。为顺应观众需求,同时也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青岛市博物馆将在本月3日和6日推出三场“梁天柱绘画艺术赏析”活动,由青岛市博物馆研究部传统绘画研究专家、梁天柱先生关门弟子李敬华老师现场就此次展览的百余幅画作的技法、风格进行深度解读,答疑解惑,并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

       本次赏析活动无需预约报名,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准时前来参与。

附录:李敬华《浅析梁天柱绘画艺术的现代意识》

       自二十世纪开始,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西方现代绘画的先觉者,不愿再受古典艺术拘泥于客观描摹的束缚,崇尚对自然世界自我认知的主观表现,追求艺术的真实,强调体现艺术家个性化观念与形式语言。他们凭借体现自然法则的线条、色彩、调子等绘画要素,传达自己对自然世界的本质特征的独特认识与感受。为此他们中的许多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向东方艺术汲取营养,尤其是取法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与技法,寻求适于表现各自不同的绘画观念的形式语言。自标志着西方现代绘画开端的“印象派”的诞生,西方注重客观描摹的传统绘画最终被强调主观表现的现代绘画所取代。在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引领下,相继涌现出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波洛克等现代艺术大师及其归属于他们的诸多现代艺术流派,如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等。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在自己的不同时期,必将创造出新的视觉传达方式,以满足自身心理与审美的需求,当然这些都是以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为前提的。

梁天柱作品:《日出东海》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黄宾虹是中国山水画从古典传统进入现代形态的一个开创者。20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中,黄宾虹亦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印象派” 绘画启发。在充分研究了西方现代绘画之后,他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画无中西之分”的观点。黄宾虹结合中华民族独有的注重对于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而寄情于自然山水的精神诉求,将传统技法重新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发掘,最终提出了传统山水艺术的现代绘画理论;同时,以西方现代绘画为参照,在传统绘画的“应形象物”的理论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绘画观念,借助具有抽象意味的笔墨的“迹象”(此为西方现代绘画标志性的特征之一)来表现自然山水的“内美”即“浑厚华滋” 。黄宾虹率先突破了中国数千年传统山水程式化的桎梏,完成了传统山水的现代形态的创新与转换。而于黄宾虹身后,真正能够成为其现代山水观的继承者和推动者,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梁天柱便是其中的一位。

梁天柱作品:《峰回路转》

       梁天柱与黄宾虹首倡的中国现代山水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唤醒了他内心潜藏的与生俱来的现代意识,成为一位黄宾虹开创的的现代山水艺术的坚定不移的继承者。梁天柱以其超凡的感悟力化自然山水于心中,倾其毕生精力,遍游大江南北,笔耕不辍,演绎其胸中丘壑。梁天柱的作品,证明了他是一位20世纪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山水画家。是继黄宾虹之后,又一位以纯绘画性的“迹象”书写为形式语言的真正的现代山水艺术家。

       梁天柱是当今少有的一位能够与自然山水心灵相通的艺术家。他对于自然山水有着自己的独特认知。我们在欣赏梁天柱的画作时,最先被其所呈现的纵横之势所摄服。我们所看到的虽然保留了客观的物象以及宋元全景式构图,但是梁天柱所关注的并非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可供隐者与高士神游的摹擬于自然的山水世界;梁天柱对大自然所潜藏的生命律动有着强烈的心灵感应,他要展示给世人的是宇宙间亘古永生的生命力。在梁天柱笔下,所绘的物象已不再按照传统程式化的皴法形态出现,而是演绎为其自然激情与体现抽象之美的点与线的力的合奏。这无疑是梁天柱独有的现代艺术思维,也是其绘画艺术风格独具的首要特征。

梁天柱作品:《火神下界》

       对于梁天柱来说,传统山水画对可游、可居的现实空间的模拟,显然无法满足他对自然山水的内心感悟的表达。于是在画面空间的处理上,他选择了趋于现代绘画的平面构成。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等艺术大师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二维平面的表现方式,究其原因,就在于服务于客观描摹的三维透视,严重的限制了艺术家的神畅意达,而二维空间为艺术家提供了挥毫驰骋的自由。梁天柱采用二维的空间表现,有着他自己的理想追求——凭借非真实的空间,营造出自然生命永恒的无限空间。在梁天柱的作品中,笔墨迹象的“构成”,都是在一个层面中平铺开来,各种形形色色的点与线,密密匝匝簇拥环绕(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近看物像几乎无法辨认,而当远观时,却粲然如生(这一点也是许多东西方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的共同特征)。在此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摄人心魄却无以言表的永恒时空的美妙。这使梁天柱的作品获得了现代性的转换与当代艺术的形态。这应该就是黄宾虹所提出的“绘画无中西之分”的艺术的至高境界。

梁天柱作品:《江南雨》

       与黄宾虹一样,梁天柱也深受“印象派”光影艺术的影响,但其在光与色的运用上更为大胆。他的许多作品中,笔墨仅限于勾勒时段的使用。我们从梁天柱的作品中可以欣赏到丰富的光与色:有朝阳的明黄,有晚霞的褐红;有雨霁的青灰,有冬林的湖蓝……。我们知道传统绘画自始自终是将“光影”排除在外的。但梁天柱作品中的光,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的光,其作品中光的感觉,其实是通过笔墨浓淡和画面的留白以及色彩的明暗度的对比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梁天柱将画面的阴阳,色彩的明暗,包括形的变化,统一于作品的整体当中,为传统写意山水增添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代山水的光彩世界。在色彩的选用上,梁天柱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多采用自己研磨的矿物色,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更接近自然的质感,洋溢着强烈的自然气息,这是与他同时代画家的作品所不具备的。当代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材料的艺术,强调以材料的质感调动观众的感官。可见梁天柱对此早有预见。

梁天柱作品:《红于二月花》

       从笔墨规律上看,梁天柱采用的是传统绘画独有的书法之“写”,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家无不遵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之“写”。梁天柱一生中,从一尺的斗方,到数米的横幅,甚至数十米长卷,几乎都是小笔“写”成的,“写”成为梁天柱直抒胸臆的最好手段。梁天柱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自然的神韵,也更符合自己的心性,梁天柱清楚的知道,“写”才是传统绘画艺术之魂,也是自己的现代山水作品民族性的最好的标识。梁天柱深谙传统笔墨之堂奥,传统笔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至理妙境,乃其一生的追求。然而,梁天柱的“写”并非传统的“应形象物”的描写,而是带有抽象意味的笔墨迹象的书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自己的心性与自然生命的律动达到完美的契合。这样的契合,自古至今有多少孜孜以求者,终其一生也难得正果。

       我国著名的当代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如是说:一件作品若不具备当代性,便不是艺术。此言并非是栗宪庭一己之见,而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的客观的表白。研究梁天柱的艺术创作和他的艺术思想,对于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推动性的意义和价值。

            2012年6月19日  於清风堂

(注:作者系梁天柱先生的关门弟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动预告】江山不倦——梁天柱绘画艺术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nm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