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孩子的容错机制】如何用“有效失败“解救一个不完美的孩子?
在讨论解决方案前,我想再为大家分享一个被誉为“哈佛最受欢迎导师”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做的一个实验,他提示我们孩子犯错后,家长与他开展有效讨论的最佳时间。
只有当孩子情绪安静下来,不再为犯错而担惊受怕时他才会有效地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这样的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因此,我们想让孩子犯错后长记性,不再犯同样的错,关键要选对时间、选对方法来沟通。
这里,我给各位家长提供一个【容错机制】的“3T”模型,即:Try to find,Think,Talk。
我们一起来聊聊“3T”模型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1T——好用的思维模式:找出失败的关键点
思维模型1:巧用“有效失败”模型做自我分析
把我在上一堂课里介绍过的“有效失败”的思维模型打印出来,和孩子一起看着图标,聊一聊怎么看待所犯的错误,一起发现错误中的“有效点在哪里”,成功的“无效点在哪里”。经常进行这样的沟通练习,孩子就不会害怕和家长谈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能帮助父母越来越平和而理性地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失败。
思维模型2:巧用“我可以改正”,玩导图游戏
这是一条从左向右上扬的直线,代表孩子有努力行动的意愿,并相信自己可以改正,所以会去思考该如何行动,于是成功跳出了错误的循环。这个思维模型预示着孩子可以跳出不断犯错的负面思维环境。在画这张导图时,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做的努力和改变。
如果家长能够越早和孩子玩这样的思维游戏,孩子就越能客观而理性地看待和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慢慢地,他会成为自己的老师,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到改正错误的方向。同时,这也是避免亲子之间发生矛盾的好办法。
(二)2T——有效沟通模式:保持距离就是保持冷静
我们在指正孩子犯错时,切忌采取损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曾经看过一条新闻,一位小男孩因为作业没完成而对父母撒谎说自己已经完成作业了,结果被爸爸当众罚跪,趴在地上写作业。我想,这一刻孩子不会记得太多所补写的作业内容,可是却永远记得自己遭受的屈辱。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家长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心,教育的内容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白费功夫。因此孩子犯错之后,父母最好避免直接冲突,建立起家庭的亲子沟通模式。这里我再来分享一个我的化解亲子冲突的小窍门。
我和我的两个孩子有一个约定,如果他们在学校里犯了错,或者需要我协助解决问题时,他们必须第一时间写邮件给我,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需要我帮助的详细要求。我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然后用理性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样就可以过滤掉犯错后带来的情绪压力;二是为了让我更了解他们的犯错经过,犯错后的想法,观察他们的思维取向,同时也给我自己留一点时间来平缓焦虑,避免直接面对孩子犯错的危机。
记得小儿子上初二那年,为了结交新朋友,他加入了一个打游戏的微信群,可是不久因为游戏,他与其中一位同学发生了冲突,两个人竟然在学校的更衣室里动手互相推搡,这可是严重违反校规的举动。很快,我同时接到了小儿子和校长的邮件,小儿子在信中检讨了自己的行为,并在最后说:妈妈,请你别担心,我已经邀请对方同学一起去见了校长,化解了矛盾,我们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校长在邮件里说,因为两个孩子承认错误的速度很及时,态度也非常好,所以我们决定不予追究。就这样,孩子们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这也是犯错带给他们的一份必不可少的生存能力。过了两天,我想找小儿子聊聊那个打游戏的事,没想到他主动告诉我自己已经退出那个游戏群了。我问他以后打算怎么再交新朋友呢?他说,他决定组织一个阅读群,而且已经有几个小朋友想要加入了。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没过几天,他又带给我一个更大的好消息,他主动向老师提出想每天早上8点到8点10分为全班同学讲新闻,而且老师已经同意了。就这样,小儿子一讲就讲了整整一年,也由此吸引了更多朋友。
在我看来,小儿子的这次经历就是一次完美的“有效失败”,孩子从一次错误的冲突中领悟到了交友的规则,并勇敢地站到同学们的面前,用自己独创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自己,从而赢得了更长久的友谊和尊重。
(三)3T——良性沟通语术:家长带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聆听和对话
准备好一套自己常用的语术,当孩子犯错时不断使用和调整,最后找到合适你和孩子的沟通词汇表。
第一步聆听:让孩子客观描述犯错的经过,其中包括自己看到的、经历的和自我感受到的。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做客观描述,就可以用善意的提问来带动他回忆和表达:
第二步对话:对话中可以逐渐释放你对事件的判断和观点,同时看情况提供一些建议。这样的对话能否顺利展开,取决于家长是否用指责、否定的语言方式,是否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里有一些对话语术大家可以参考:
在做以上对话时,请关注以下三点表现
1. 你是否保持chi语气平静和情绪稳定。沟通最忌讳的是强压怒火,因为这样会让你变得更面目狰狞。
2. 是否用挖苦、埋怨和侮辱性语言。孩子的恐惧更多来自对大人负面态度的惧怕。想让孩子学会正确地对待错误,先要让他放下恐惧,然后他才会有能力聆听家长的话,去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
3. 是否东拉西扯,做不必要的攀比。孩子最不喜欢父母把自己与别人比,包括与兄弟姐妹比,同时也不要总翻老账,这会把孩子打回到犯错的恶循环里,无法进步。
总结复盘
遇到孩子犯错,父母就开始接受一场既大又小的考验。说大,就是父母能否做到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无条件地先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去看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去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说小,就是在日常生活里练习理性回应孩子犯错的方式方法,允许他们犯点小错,再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收拾“残局”。
为此,我做了一个自我勉励的公式:
容错思维=允许试错+聚焦有效失败=让孩子快速成长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想为大家留一个作业。请和你的孩子聊一下,如果妈妈或爸爸做错了事,他能否用“我能改正“的思维模型,来告诉家长如何纠正错误?同时用“有效犯错”的模型与孩子聊聊他最近犯过的错和最近获得的成绩,看看它们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听到孩子犯错后,不再用321的倒数模式来命令孩子停下;相反,我们可以先为自己的情绪按下暂停键,停止极有破坏力负面思维模式,尝试在孩子的错误中找出有效点,用容错的胸怀和养育的格局为孩子点上一盏温暖的灯,让这束光芒指引孩子走过黑暗,回到我们的身旁,在错误中变得更强大,更优秀。
好了,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关于试错和亲子沟通的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在我的新书《父母的格局》里找到。在下一节课里,我将和各位家长聊聊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分阶段放手让孩子变得强大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