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悦读|时代的车轮载着个人的命运

悦读|时代的车轮载着个人的命运

作者: AgnesAware | 来源:发表于2024-12-21 21:03 被阅读0次
《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
〔著〕大米
四川文艺出版社2024年1月版

这个世界的规则,你说了不算,你失望也好,愤怒也好,你自己想办法适应。
——《小巷人家》

最近正午阳光出品的《小巷人家》特别火,原著也上了微信读书的飙升榜。看了几眼剧集的片断,觉得还挺不错,就找来了小说看看。看完还挺感叹,写得很得真实,但也选择了相对温和的一面来展示。我见过听过的更糟糕的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现实生活远比小说残酷。

我很喜欢电视剧里呈现出来的画面,加上演员出色,重现了八十年代的社会和家庭风貌。虽然那个时候经济水平没现在好,但生活节奏没那么快,连电视都很少的年代,家人之间的交流更多,也更加得紧密。现在的日子物质条件非常丰富,但总觉得有时候行色匆匆,忽略了很多路边的风景。

电视剧跟小说还是有一些差别,总体而言还是跟小说非常得接近,尤其是一些台词,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很传神,演员演出来之后更是有趣。电视剧对于一些细节的补充和一些逻辑上的连接我觉得还是做得挺好的,布景也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让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到几十年前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尤其是黄玲和邻居闺蜜宋莹之间那种互相帮助支持的那种情感,真的特别难得,难得有人懂自己,难得有人为自己出头,也难得对方心存感恩之心,互相扶持对方。

这个故事中的时间线跟前段时间看的《人生》有重合的地方,看的时候偶尔会感叹,中国真的太大吧,大到每个地方的差异太大了。同样的年代,西北和江南几乎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也让我意识到,同龄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经历的不同拥有完全不一样的记忆片段,也让我更加尊重他人的生活,不同的经历会造就不一样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每个人都是那么得独一无二。

我在看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时常想起之前看过的阿耐的《大江大河》,故事背景基本都是改革开放的这段历史。基调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社会大背景,虽然现实生活也有很多的困难,但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对生活充满希望,抓住机会的人会实现人生的跃迁。

回到这本小说,里面免不了很多家长里短的事,不过作者基本没有对笔下的人物有过多的道德评价,而是相对客观地呈现他们不同的人物性格,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我相信里面发生的很多情节在我们的周围多少都有发生过,而立场和角度的不同,会让人产生可能是南辕北辙的观点。有时候,小说是认识这个世界很好的方式,我们不一定要经历过一些事后才明白一些道理,他人的故事也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人与人之间必定有利益冲突

故事一开始就点明了庄超英和黄玲夫妇之间的矛盾,即庄老师长期被父母要求为原生家庭牺牲,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希望庄老师的孩子图南和筱婷也要做牺牲。故事的一个高潮是庄老师远在贵州的妹妹知情庄桦林想把儿子鹏飞送回苏州生活读书,外公外婆不愿意接收,让庄老师给领回家了。这可是还在用粮票的年代,每个人的食物都有定额,不是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的事,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食物,可想而之来了一个半大小子,家里还有一个半大小子,对庄老师一家的影响有多大。

具体情节就不剧透太多了,小说里太多这样的桥段,不止是庄老师家有这样的矛盾。但从这些冲突中,作为旁观者能更加全面地看到不同人的利益,这些利益很多时候无法妥协,也无法调和。比如鹏飞回苏州就只能住大舅舅庄老师家,因为外公外婆不接收他,但庄老师家本来就已经不够住,加上儿子图南是准备高考的一年,对于母亲黄玲来说,儿子的前途比什么都重要;站在桦林的角度,儿子鹏飞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些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虽然没为自己争取到利益的一方肯定会不满,难道为自己争取到利益的一方就是错的吗?

显然站在各自的角度都有理,因此也没什么对错可言。只是,当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利益冲突是件很常见的事,也就会少对别人有过多的道德评价,对自己也会少一些道德苛责。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自己都不为自己争取,想要被动地依靠别人发善心来照顾到你,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你换位思考一下,只有当一个人自己比较富足的时候,才会有余力去帮助别人,如果大家都是生活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要求别人要照顾到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呢。

小说中有几个看似比较讨厌的人,但他们何尝不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呢,他们的内心存在着巨大的恐惧,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可能无法承受这个结果。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有些人可以靠卷自己让生活变得更好,有些人靠跟别人抢资源让自己过得更好,这些在生活中都很普遍。我们不知道每个人经历过什么,我们也不能仅用一个结果就去评判别人。就像后来黑化的姗姗,其实也很可怜,亲爸一点靠不上,家里的资源都给了后妈的女儿,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当然她是不是可以用别的方式另说,但她在选择算计别人的时候一定也是觉得自己做得没有错。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

其实小说里好多的利益冲突都是源自于物质生活的匮乏,生活用品都是按人头供给,住房条件也是非常紧张。小说开头宋莹把儿子栋哲放在厂长家,以此来换到房子,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不是她这么泼辣,估计等到猴年马月也轮不到。

还有他们隔壁王家知青孩子带着女儿回到苏州住在娘家,以及图南的大学同学知青子女李佳给弟弟争取上海户口,背后都有住房的争端。这跟当年的房屋供给少有很大的关系,家里的房子不够住,原本的本地和老人一起住的子女,也不愿意分给远在边疆当知青的兄弟姐妹,不管当初他们因为其他的兄弟姐妹下乡得到了实在的利益。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被牺牲人牺牲的利益,很快就会被受益人夺走,有些甚至不会觉得自己要感恩那些牺牲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知青子女返沪没地方住,在各家亲戚家轮流住,还要看亲戚脸色的事,问问身边的知青子女就知道了,这都是普遍现象。知青自己没希望回城了,想把机会留给子女,但子女回城后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很痛苦,像李佳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为了父母和弟弟付出很多,没人可以依靠,压力非常大。但在物质条件极其缺乏的条件下,谁都是自顾不暇,又有谁可以怪罪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匮乏的前提下,一般也是无暇顾及精神生活,日常的生活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小说中,图南上了重点中学后,出现了《收获》这些杂志,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精神食粮,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生活也在慢慢变好,才有富余去照顾到自己的精神生活。

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人坚持走难走的路。比如庄老师家的孩子就坚持上高中考大学,即使委屈自己也不委屈自己。反观老吴家,就让姗姗和弟弟去上中专,不能说毁了孩子的前途吧,但姗姗成绩那么好又想考高中,老吴却偷偷改了她的中考志愿,我想这样打击对于姗姗的内心,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走向,要说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所以,物质资源的匮乏是一方面,关键还是人本身,物质匮乏不一定必然导致精神匮乏,但物质匮乏容易让人精神也匮乏。

与其内耗不如想办法

鹏飞在图南高考之后,被大舅妈黄玲接到了苏州,跟筱婷一起上学生活,黄玲全心全意照顾两个孩子。这一段其实蛮感人的,作为一个“外人”,其实怎么做都会被人诟病,但黄玲真的很善良,而鹏飞也懂得感恩,后来的日子如果没有鹏飞在支持黄玲,她的生活会过的很不开心。虽然前面黄玲没有答应鹏飞住他们家,但这是因为那一年正好是图南考大学的关键一年,作为母亲,这个时候肯定是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取最大的利益。对于桦林也是,她也想要为鹏飞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图南高考之后,接鹏飞过来,可以说最终还是给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

这点在黄玲的邻居兼闺蜜宋莹一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为了争取房子,还是与隔壁小院的产生的排水管纠纷,出发点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宋莹的先生林武峰看着比较温和,在关键问题上毫不含糊,一直都是宋莹坚强的后盾。宋莹这种绝不内耗自己,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考方式,非常值得学习。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内耗占了太多的脑容量,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可实际上无论你怎么做,都不会所有人满意。就算你牺牲了自己,父母可能依然不满意,更何况其他人了。

宋莹教育出来的儿子栋哲就是一个不内耗的人,虽然小时候调皮经常叫家长,但是比起同龄人,他的父母给了他足够的爱和自由,是被爱滋养下长大的孩子,而不是在恐惧中成长的孩子。因此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自怨自艾,更不会藏在心里不说,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当然这也跟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筱婷会跟他在一起的重要原因,筱婷的成长环境让她活得比较压抑,而栋哲的存在可以让筱婷做自己。

鹏飞虽然读书比不上图南和筱婷,但是他选择跟着钱叔叔做客运司机,还在价格闯关的时候抓住机会囤了很多货,不仅解决了家里的物资问题,更是把多余的物资转手赚了一笔。后来又跟图南、栋哲一起倒腾国库券又赚了一笔。从现在的眼光看,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在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个魄力和胆量,很多机会稍纵即逝,机会不等人。

当人把精力放在解决具体而非内耗的时候,生活多少会慢慢好转。就怕一边内耗,一边还没任何行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子还是一成不变。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苦难,而主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比起那些只会在家互相抱怨的人来说,相对来说会过得更好。看别人的人生不止是当故事看,也是给自己的一种启示。


小说和电视剧都还有很多有趣的桥段,不过对照现实生活,小说里的主人公还是属于幸存者偏差,相对社会上的大多数,图南、筱婷和栋哲的人生都属于少数人。更多的是像姗姗、鹏飞这样没考上大学的人,不过他们也属于很努力的人,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至少生活比起父母辈来说已经好了很多。

然而,我们也不要忘记了有很多像庄桦林这样的知青一辈子都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比较讽刺的是,当年她在贵州努力考上卫校有了工作,反而不符合后来的回城政策,只能留在了贵州。所以她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回去,这想必也是回不了家乡的知青父母最大的愿望。还有很多故事的主人公,他们很少有机会发声,也鲜有人写他们的故事,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存在过。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巷人家》写下了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何尝不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呢。

时代对于个人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不管是赶上好时候还是坏时候,赶上了就是赶上了,这就是命。比起《人生》里面的人物,《小巷人家》的日子过得算可以了,但是,他们依然有很多家长里短的烦恼,生活也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当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的时候,多一些对生活的感恩,内心的幸福感会强很多,有时候,我们能过上不错的日子,自己努力固然是很重要,但也不要忘了时代和家人对我们的托举。

—END—

相关文章

  • 命运的车轮...

    最惨的也就是现在了。 临行北京前对未来的磨刀霍霍,到现在心累的要死,仅仅一个月。 无论在哪都是苟且,但当时前20年...

  • 铁路人

    乌……汽笛汽笛长鸣 一曲美丽的乐章由此开始奏响 铿锵有力的节奏在钢轨线上回荡 飞驰的车轮 载着梦想 载着希望 载着...

  • 时代的车轮

    题记:写作课的最后一堂作业,从打框架到完工,几乎完全变了样,虽然改了几次也不甚满意,希望写作课结束后依然能保持不断...

  • 电动车上的姊妹情

    年龄不过十二三岁 瘦弱的身形 驾驶着电动车展示着娴熟的技能 载着弟弟与妹妹骑行 正在维修的街道颠簸着车轮 车轮碾过...

  • 2018-11-01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们来不及为小人物的命运默哀

  • 安.生(2012)

    直到毕业的最后一天,我始终没能把心里的那些话坦然的说给她听。后来,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命运的车轮载着我,沿着早已...

  • 【0221今日悦读】晓玲

    ———今日悦读——— 【0221今日悦读】晓玲 【书名】《白说》 【作者】白岩松 【金句】当年胡适在喧哗的时代,把...

  • “影子载着一个人的梦”

    墙边的玫瑰 墙边有一束玫瑰 它从集市而来 带着喧闹的影子 只有它知道 影子载着一个人的梦 车流 车轮滚动着 犹如滚...

  • 跟上时代的车轮

    《在轮下》这本书里曾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

  • 【学写诗】圆和方

    圆和方 泰州 梦轩 车厢是方的, 车轮却是圆的。 圆圆的车轮载着方方的车厢, 周游。 足球是圆的, 球场却是方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时代的车轮载着个人的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rc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