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肚子
明明是 “孩子是自己家的好”,怎么又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 这还得分阶段说起。
从妈妈开始孕育孩子起,到孩子去幼儿园以前,这个阶段,没有比较,没有竞争,一家人怡然自得地整天围着自己的孩子转。自己亲生的孩子,有着一样的血脉,亲到了骨子里,肉嘟嘟的“小鲜肉”怎么看怎么欢喜。一天一个变化,一天长一种见识,爸爸妈妈那是喜不自禁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更甭提了,“笑逐颜开”就是他们升级的标识。
这个阶段是典型的“孩子是自己家的好”,哪怕在外人看来长得是既不好看又不可爱的孩子,在父母和家人的眼里都是宝贝心肝。
从上幼儿园起到上小学、中学,孩子开始混“社会”了,有了比较,有了竞争,再好的孩子也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阶段,家长们每天唠叨的就是:“别人家哪个小朋友已经背了多少首唐诗了;哪个小朋友又学芭蕾舞了;哪个小朋友钢琴已经考到十级了;哪位同学成绩比你好了;哪位同学肯定比你有把握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啦等等。
立业成家了,孩子依然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又开始了唠叨:谁谁家的孩子工作比你好了;哪个同学找的对象比你找的强了;哪个同学和你一起结的婚,人家都有孩子了;谁谁谁比你孝顺了……不一而终!
总之,只要你还是有父母的孩子,哪怕你比别人家的孩子好之几倍,你都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谁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呢!家长们只不过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鞭策、鼓励自己的孩子而已。有心的孩子一定会理解父母,加倍努力,让自己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注: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