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志士总不乏愿以身许国之人。但真正能领兵者少之又少。才高八斗的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太白谪仙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鬼才李贺也愿“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但若真给他们横刀立马的机会,又未必真能像诗中那般慷慨激昂。毕竟,文人虽不至于真的手无缚鸡之力,但刀枪剑戟绝对舞不起来。
所以我格外钦佩辛弃疾。他是真正优秀的将军,也是真正优秀的词人。为将帅,21岁起义南下,领着50多人,能攻下几万敌军的营垒,生擒首将。为文人,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内容,沿袭苏轼,将豪放词推向发展高峰!
南宋的软弱,注定了他的无可奈何。他对着祖国的“剩水残山”奋力疾呼却无济于事。最终断肠在斜阳下的烟柳之畔,只能将满腔情感倾诉在词中。时代的阴差阳错,使一位豪气冲天的将才愤懑而壮志难酬,却意外的造就了一位最伟大的词人。
他的词里有对自身壮志的诉苦悲歌,可更多的对国仇家恨的慷慨陈词。所以读来令人心颤乃至心碎。夜深梦回,连营中的号角也许是他灵魂的渴望。他想“了却君王天下事”却无事可做,一直赋闲;他想“赢得身前生后名”却无名可得,频频被贬。心力交瘁之际,他的词句像是天风海雨,颤抖而孤寂的漂浮在那个软弱的时代,可却一直一直,冲击着后人。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弦惊”这才是他想要的。可他却也明白,千古江山仍在,英雄却早已无觅,一切都只是徒然的梦想,所能做的只有沉浸酒杯之中,换一个万事皆空了。恨极恨极,恨极却消磨不得,他将自己的苦涩磨成一腔苦水,沾染在词句里,千百年后读来,仍然难以排遣。
他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自己却不得不隐居山水之间。他想要回到军中,沙场点兵,可却只能无力的感叹“可怜白发生”。他等待着红巾翠袖来揾拭英雄的眼泪,却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也无人理会。他的孤独,令人心疼,他旷达与绝望的交织,像飞湍的瀑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没有知音的他,将自己寄托在山水之中。即使山水之中依然有仇有很,可他觉得山水会理解他,也只有山水能理解他。山水会明白他的热情、热忱、与热血!
最后这样一位无力的将军将无限心思化作这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而我却想说“青山见你,自当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