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西方美术史的“好玩儿的书”,名字叫做《美术馆里聊怪咖》。作者是日本美术评论家山田五郎和是记者和撰稿人的古山淳子。
两位作者就是在轻松的问答之间,从文艺复兴三杰聊到巴洛克时期的鲁本斯、卡拉瓦乔和伦勃朗,又从新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安格尔、库尔贝和德拉克罗瓦,说到了近现代绘画历史上的马奈,和印象派画家莫奈和德加。一共12位怪咖那些“怪怪的”生平经历和重要作品,都被他们聊了个遍。
今天我选择我知道又最有名的怪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达·芬奇。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 super star。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核心叫做“人文主义”。什么是人文主义呢?人文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主义,是相对于之前中世纪的“神本主义”来说的。在文艺复兴之前,中世纪对人的思想是很禁锢的,文学绘画,都只能以歌颂神为题材。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想必你也听过,但是要说达·芬奇其他的作品,不要说我们普通人,即使是对美术史有所了解的内行,也说不出几个来。这是因为达·芬奇的作品,确实就没多少。达·芬奇活了67岁,作品的数量比起同时代只活了只活了37岁的拉斐尔要少得多,要是跟活到了88岁的米开朗琪罗拼数量的话,那就更是没法比了。
作品特别少,可是达·芬奇的名气却一点不输,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达·芬奇作为一个怪咖他怪在哪里了。按照作者山田五郎的总结,达·芬奇的古怪性格概括起来就是:任性的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这一点,最好例子就是《蒙娜丽莎》了。世界上的名画很多,其中有三幅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名画”,是“名画中的名画”,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名画中的名画,自然是精雕细琢,那么达·芬奇画这幅《蒙娜丽莎》画了多久呢?答案是:有生之年。
达·芬奇一生都携带着这幅画,不断修改完善,想起来就画几笔,直到死去。现代技术分析,这幅画的颜料至少要有二十多层,可以说,《蒙娜丽莎》说是达·芬奇一生的压轴之作了。
《蒙娜丽莎》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绘画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后人总结,达·芬奇对绘画技巧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叫做“色彩透视法”,也叫“空气透视法”的技巧。达·芬奇观察到,空气并不是完全透明的,透过空气去看远处的景物,颜色就会有跟走近看不一样。比如说远处的山看起来灰蒙蒙的带点蓝色,近处的山就是更绿更鲜明一点颜色。《蒙娜丽莎》这幅画的背景就是运用了这种“色彩透视法”,显出了画面的纵深感。
那为什么说达·芬奇是“任性的完美主义者”呢?这是因为达·芬奇虽然是完美主义,但是对日复一日的工作,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有点“三分钟热度”。比如说《最后的晚餐》,是给佛罗伦萨市政厅画的大型壁画。壁画的工程量巨大,咱们这位达·芬奇却放着成熟的壁画技法不用,为了追求颜色的柔和鲜艳,要挑战用木板画的技法来画壁画。结果挑战不太成功,工程一拖再拖,没办法顺利交货,达·芬奇干脆撂挑子走人不画了。后来帮他收拾残局的,是另一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徒弟瓦萨里。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画家都是先有客户下订单之后才开始作画的。没有订单画家就没资金和动力生产,可以说西方美术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付费客户的兴趣偏好。那如果是接订单,就得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基础上再自由发挥,但达·芬奇却总想来点新创意,动不动就撂挑子。
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的达·芬奇的作品,除了数量很有限的几幅名作之外,剩下的都是半成品和大量连半成品都算不上的草图。这样的画家,自然让客户提心吊胆觉得“不靠谱”,所以达·芬奇的订单量也就自然没多少。
追求完美画得慢,太任性订单少,任性的完美主义者达·芬奇,走的是精品路线。虽然达·芬奇是个怪咖,但是他在题材上和技法上的探索和不断创新,推动西方美术前进了一大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