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望子第47课: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望子第47课: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作者: 殊贤 | 来源:发表于2021-08-28 06:51 被阅读0次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请听望子第47课

幼教频道的家长们好,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感到苦恼和困惑。比如说孩子挑食、任性,做事磨蹭,乃至于说脏话等等等等。

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容易通过跟一起玩耍的伙伴或者看到的各种影视作品,还有刷的各种小视频,无意识的模仿一些行为和习惯。这其中有很多不太恰当、不太合适的行为习惯,会让很多家长非常的纠结。因为我们特别担心,孩子就此养成了不太好的行为和习惯,但是过于着急的去改良孩子的行为习惯,却容易陷入到另一种误区,那就是只关注到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一心想要快速及时的去改变他的行为,却忽视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所以难免就指责、强迫乃至大喊大叫或者批评打骂。

但用了很多类似的方法之后发现,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在短期内消失了,但是过不了多久呢,这些问题又重新出现了。生活中啊,我们经常会遇到类死的让人头疼的时刻。比如说爸爸妈妈要打电话,孩子却在旁边吵闹,父母白天劳累了一天晚上孩子却不肯睡觉。

爸要求孩子收拾好玩具,孩子根本就不配合这些养育的困难时刻在生活当中上演。我们不禁想问啊,难道孩子真的是就那么愿意惹父母生气吗?他们是在故意和我们作对吗?其实更有可能的是孩子只是想和分离了一天的父母重新建立一些连接,他只是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只不过他们在表达自己内心需求的时候选错了方法而已。

因此,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耐心去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只是直接简单粗暴的去对付孩子的问题,就特别容易导致我们自己对孩子发火,脾气越来越大,而孩子的行为也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改善,还很有可能因为我们的错误方式产生富强化的效果进入到恶性循环。

因此,在想要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呢?那么,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到底有哪些心理原因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分析和发现他们的存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其他的几位心理学家就总结出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4种目。

其中前两种寻求权利和寻求关注,是我们特别容易误解和忽略的,而后两种抱负和自暴自弃呢,又是我们特别容易误解和放大的部分。我们来看第一种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经常会出现爱哭闹、粘人依赖的行为,但有的时候又会表现出羞怯的懒散。

孩子之所以这样做呢,是因为他认为只有时时刻刻的被爸爸妈妈关注,他才会是有价值的,会是被爱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我们便很容易因为这些事情着急或者发火。记得有个妈妈曾经分享过她四岁的儿子经常在妈妈在家的时候踢桌子、踢椅子,把家里弄得叮当响,让妈妈觉得很烦躁,后来可能妈妈才意识到哦,因为家里有了二宝,对大宝开始有些忽略,大宝这样的行为啊,其实就是在寻求妈妈的关注和关心,有的孩子会认为只有当我表现不好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关注我,那我就制造一些麻烦,让他们看见,这就给不良行为产生了一个强化。

而这个时候我们要尽量的去关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避免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去妥协或者去强化。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要过分的寻求我们的关注呢?那一定是我们给的关注太少,给的安全感太少。所以我们不仅要理解,还要反思遇到类似的行为,我们不妨淡化或者逐渐去强化的好的行为,尤其是要增加对他的关注,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种目的是寻求权利。很多孩子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就是顶撞父母,不听话、对着干、发脾气等等。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被孩子的态度所激怒,于是可能会用更为强硬的方式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说的做强烈的证明啊,做父母是对的,于是便会进入到战争状态。

结果要么是我们在孩子的倔强面前被打败了,妥协了,要么就是我们用绝对的权力和力量打败了孩子,让孩子服从。这个时候我们越是想强迫和征服孩子,我们就越是给孩子做了糟糕的示范和榜样作用。那孩子看见你这个样子,他觉得这个样子是对的呀,他就会用和我们一样的强硬的方式和我们对抗。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的要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对孩子产生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不管你做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啊,我们要先有意识的从权利的斗争当中抽离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帮忙给孩子选择的方式去请教和求助孩子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比如你越是要求孩子别在超市里乱跑,他可能越是不听,相反你让他帮你帮我推一下车去帮我选一个酸奶,这个时候他有价值感,他有目标,他就会非常开心的去做正确。第三种是报复,比如说孩子说脏话、撒谎、偷东西乃至明知故犯等等,很多父母会因此感到伤心和失望,那很可能孩子存在着故意的报复心理,你可能会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要这样做呢?

父母对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为什么还要报复父母呢?其实是因为孩子在之前的某个时刻和某个阶段,他感受到自己受了委屈,受了伤害,或者他觉得没有人爱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不被喜欢的,没有价值的,那么他的价值感就要通过去伤害别人来体现。

当孩子真的这样做的时候,往往得到的会是父母的责骂和惩罚,但他其实真正想要的是被鼓励、被理解和接纳,并帮助他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发现孩子经常是心口不一的、言不由衷的、身不由己的。他们经常表达出来的信号是需要我们进行翻译才能精确理解的。

我们不能就孩子的表面行为对他进行错误的判断。所以如果我们感觉到孩子在寻求抱负,我们应该意识到真实的情况是他们的感情应该已经受到了伤害,我们尽量就不要再用责备和打骂对孩子进行二次伤害了。而第四种原因是自暴自弃,孩子的表现可能是消极、懒惰、自我否定,拒绝去尝试,好像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会感到无助或者无能为力,甚至会觉得孩子无药可救了,干脆放弃算了。但是我们时刻要记得哈,当孩子让我们拥有这种无助和沮丧的感觉的时候,我们要提醒自己意识到孩子很有可能是丧失了太多的信心,他们正在放弃自己。

但同时他们也在通过这些让我们大人头疼的行为,让大人呼唤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放弃我,请你们帮帮我。是的。越是丧失信心的孩子啊,越是需要有人帮助和鼓舞。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停止去批评和指责他们,而是要认真的去感受他们内心的渴望,去相信并理解他们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的。

只是短时间遇到了困难。所以我们也多次强调过,什么是爱,就是在孩子很不可爱的时候依然去爱他,并爱他的不可爱之处,这个才是真爱。所以在孩子内心绝望和放弃的时候,我们空洞的鞭策是没有用的,强迫是没有用的去耐心的鼓舞,看到他微小的进步和闪光点,这个时候孩子才有可能被我们点燃欢喜。

了解了这4种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之后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呢?首先不要去和孩子的不良行为较劲儿,任何较劲儿都有可能是一种强化,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活动,两人一组,一个人把一只手紧紧的转成拳头,另一个人尝试把对方的拳头去掰开。

在活动当中我们会看到你越是要使劲的去掰他的拳头,而那个握拳头的人就会越来越用力的捏紧这个场景,像不像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方式呢,我们越是要纠正他们的行为,他们越是用力的去反抗。只有我们放下对抗,试着让大家放松下来,那拳头可能自然的就打开了。

其次接纳孩子的小缺点。记得在一个活动当中啊,父母跟孩子彼此给双方打分,所有的孩子给自己爸爸妈妈都打了100分,甚至200分,甚至还有打1万分的。但是父母给孩子打的分最高的就是九十多,还有八十多。解释起来就是孩子有很多的坏习惯啊,有不好的行为,挑食、磨蹭、任性爱哭等等等等。

但是想一想大人有没有坏习惯,我们会不会犯错呢?但是孩子们会宽容我们,所以孩子对我们的爱常常超过我们对孩子的爱,孩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跟我们一样也会犯错,所以适当的接纳孩子的缺点,会让他感觉到悲哀,被宽容和理解接纳并不代表纵容孩子。

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者破坏一些物品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给他们进行质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第三,要用好的行为去替代不好的行为。我们经常说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一定不能把孩子的错误行为用强迫用强化,用过过度关注浇灌成为一棵大树。

这个时候好的习惯就培养不起来了。而相反,我们就是要忽略他们那些糟糕的行为,不断的配置,良好的行为,让好的行为长成一棵大树,他就没有机会再培养出糟糕的行为了。很多有关不良习惯的研究表明呢,不良习惯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只要满足了这个需求并找到替代方案,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得以消除。

曾经有个研究人员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他发现自己每天下午三点钟都要离开办公室,到楼下咖啡馆去买一块蛋糕。于是体重也因此超标了。他认定自己对这个蛋糕上瘾了,而且是定时发作,就是三点1到他就坐不住了。于是他想到了很多代替的办法。

三点的时候啊,他就下楼去走一圈或者泡一杯茶站起来做操,可是都不行啊,没有办法全神贯注的重新返回工作状态。后来有一次他尝试去咖啡馆,但是不买蛋糕,只是和那里的人聊聊天,没有吃蛋糕,回来以后居然能够心满意足的继续工作了。

后来他还是下午三点钟离开工位,只是他不再买蛋糕了,他只是找人聊聊天说说话,然后他就可以成功的克服了蛋糕上瘾。讲到这里,家长朋友估计也就明白了,所谓的吃蛋糕上瘾只是一个表面的不良行为,背后其实是他的社交需求只要满足了他的社交需求,吃不吃蛋糕根本就无所谓了。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其实也在给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而已。他有一些需求需要被满足,只不过这些需求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帮他分析并帮他去满足,尤其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替代他的心理需求。他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总结一下,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啊,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改变行为之前要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我们用蛮力去对抗和强迫孩子,反而是我们一起去探索孩子的内心,去找到连他都不知道的那个原因,那孩子一定会积极主动,又快又好的改良自己的行为习惯。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子第47课: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tb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