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作者: 唐闻智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14:17 被阅读0次

    题记:关于语言和文字。


    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对这句话总是没有那么深刻的体验,最近,通过对文字和语言的思考,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和语言,首先来说一说交流这件事。开始时候呢,交流的时候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在一个部落里面,大家用语言来交流,其实是没有文字交流的需要的,所以文字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产生。慢慢的,有了记录的需要,以及传递信息的需要,才有了文字。所以从交流上来看,如果只需要面对交流的话,文字是没有产生的土壤。这个呢,比如说以前重要的一些药方,他们很多是没有传递下来,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主要都是一些师傅对徒弟的传授,他并没有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呢,失传了很多绝技。也有的师傅呢,就看中徒弟去领悟一些东西,而不是采用这种操作书一样的东西去做,你比如说厨师在这一方面,还有医生在这一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他更靠人的悟性和灵性,而不是仅仅去看一个菜谱或者是药方。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有存在在中国呢就是医生的传授,由此可以看出,在更久远的年代,大家更看重的可能是采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信息。

    从记录上来看。文字可以长久的记录,但是语言呢,语言不能够作为一个长久持续记录的工具。其实很容易理解的,比如说我们的一部经典著作,论语,他那都是孔老爷子一些言谈,然后由他的弟子进行记录。所以呢,文字的产生其实是一个记录的需要,因为语言的记录呢,不能够像文字这样准确的传达下去。

    最后从成本上来说。在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如果采用文字的话,大家都知道,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竹简啊,或者用布帛啊,或者用兽皮啊来进行记录文字,这些都是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如果采用语言呢,这就没有这些成本。

    还有一个是个人的一个看法,比如说对于一些方式方法或者叫做秘诀啊,或者叫做一些绝技啊之类的吧,咱们中国很多地方都讲究,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有一小部分人,而且是很小很小一部分人了解这些信息,知道这些信息,获取的信息。那么它就没有用文字来记录的必要,而且采用文字记录之后,还会存在着被盗的风险,在比较流失和被盗的两种风险进行比较之后,有些人可能就会选择只用言传身教,而不会采用文字来记录。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文字是无法与语言来抗衡的。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文字都比语言的应用要更复杂一些,更繁琐一些。


    这是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践常识方面来讲这个问题,然后再从理论上来讲这个问题。文字的产生是为了记录语言,所以他可以称为工具之工具,也就是说,语言这个交流工具的记录工具。因此我们的语言学家也称文字为符号之符号。

    先抛开汉语文字中的象形字,特别对于西方语言因为文字呢,都是记录易语言的,大家可以想象他的文字都是一些说的话或者是说读音,而不是像汉语这样,每个字都有它特殊的意义,他没有特殊的意义,都是一堆字母拼凑而成,最后读出来才有意义。

    所以从理论上讲,文字只是记录语言。


    最后,是实践方面。


    记录思考,只为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则,劝自己遵守规则,渡己渡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xo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