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笔记·84:教育的循环“开端”

再次遇到张老板,在新学期的校门口。
关于他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关注的话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他人的教子经验为鉴,是否可以掌握教育的规律呢?
毕竟这不是所有天下的父母在寻找的武功秘籍吗?
“我要重新塑造自己的教育观,对于姐姐的教育,我越来越有点怀疑了。”
姐姐在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区读高中,小学在台三小,初中在华伦(当时没有摇号),一直以来,姐姐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形象,张老板也成了教育孩子的成功典范,在他经营的书店,总有家长借买书的时机,求教育女心经。咨询的得多了,更笃定自己的教育方法。
就在张老板在积极准备一套惠及其他孩子的教育规律时,发现了问题。
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教育别人的孩子时,发现没有预想的顺畅;
一个是孩子进入中学,特别是高中,与自己设想出的女儿应该有的样子完全不同。
张老板特别注重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落下任何一场家长会,积极保持与学校的老师沟通。曾经,他被作为优秀家长,在学校家庭教育的讲堂上发言,有姐姐做背书,一时成为学校里明星家长。
关注阅读,关注运动,关注兴趣,关注生活习惯,关注交往。张老板给足了孩子成长所需的环境。
姐姐的海量阅读扩展了视野,书店就是孩子的课外空间;
加入学校的乒乓球队,一度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
才艺上选择了笛子,悠扬的笛声,就是一颗星星的冉冉升起;
在家里,姐姐还是个乖乖女,总会主动做家务,独立性强。
一切在预想中,又超越预想。
然而,真正的挑战出现在中学里。
初中,姐姐出现了偏科,张老板第一次为孩子的数学发愁。
高中,就不仅仅是学科问题,一向喜欢跟女儿交流的张老板,忽然看到了一个让他有点陌生的姐姐。
“学校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饭的时间要反复叫,回应的话语常常是简单的‘嗯 ’和‘哦’。卫生习惯也没有原来的好,房间总是搞得乱乱的。
乒乓球止步于第三名,无法逾越的障碍,反而起到了反作用。笛子也不爱吹了,好像不曾喜欢过。”
关键,还有来自手机的困扰。
张老板深知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初中之前他没有给孩子配手机。
“高中有了手机的她,反而有点想把原来失去的快乐都追回来,对手机的迷恋超越我的想象。”
在相应的年龄没有把玩的天性释放,就会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变本加厉。
张老板第一次在子女教育上有过这种“痛的领悟”。
张老板最幸福的时刻是女儿偶尔出现的调皮,那是小学乖乖女快乐时光的一种回归。
“对男孩的教育,准备采取放养的方式。女儿小学阶段的完美塑造,但一到中学,特别是高中,完全把理想的结果全部颠覆了,与其费力去维持一个迟早会被丢失的优秀样子,不如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
张老板之所以敢否定自己,因为女儿同学的例子触动了他。
“小桐的父母做的是对外性比较强的生意,平时并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小学阶段,孩子就读的是延安小学,4年级就有了手机。”
有手机,家长没空管,这不是废了一个孩子的前提条件吗?
小桐经常独自到书店买书,一直表现出的优秀,让张老板颇感意外。
张老板一直视手机为孩子的洪水猛兽,为何小桐能在学习和手机上做到平衡呢?
“小桐说,她在一段时间也特别依赖手机,但在初二遇到的一次挫折,让她决定与手机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许现在的她对手机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已经把它看成寻常之物了。”
后来小桐考到十八中高中本部,让张老板对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有个重新的认识。
教育孩子哪有什么标准化的方法,每个孩子的性格、心智、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环境的姐弟俩,也有诸多不同。
“与姐姐的爱被人关注相比,弟弟在学校里不爱表现。即便他同龄人会更多的古诗词,他也不愿意举手,因为他担心:万一老师让自己回答怎么办。”
弟弟选择就读的不是传统认知上的重点校,但张老板已经不把这个看成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了。
他准备采取与姐姐不一样的教养方式,再次开启他教育的循环“开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