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公司的“七年之痒”到了……

与公司的“七年之痒”到了……

作者: 沉默行善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23:18 被阅读0次

沉默行善简书第2篇,坚持就在指尖!

“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这是昨天(3.30)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段分享语,看着看着,觉得这话像是在说我。

不知从何时开始,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似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忧愁。而最无力的是,知道要改变却不知该如何去改变。什么都不改变,那做什么都没意义。

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一个的离去,有的转了行、有的开始独立创业,也有仍在同行业里活跃的,更有甚者进入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的稳定队伍里。而我,还是在原地坚守,有点凄凉。记得有位公号大咖说,什么时候跳槽好,一定是选择公司上升期时跳比较好。如果公司在走下坡路,面临的不是跳槽,而是被卡的命运。所以,2018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走出去,甭管有多难。

于是,年后归来,我开始广撒网,到处投简历。等待我的结果还真是那两个字:凉凉!基本就两种:一是我中意,人家不中意;二是人家中意,我不中意。一份合适、离家近的工作,可能是个神话。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一直是希望能朝着运营策划的方向走下去。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初为了一本杂志一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过程,那是所有人怀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起坚持的经历。在一个项目里,哪怕只有两三人,每人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直到做完项目,这种感觉真的很棒。而我现在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氛围,却是在一个所谓的安全区里沉沦了。幡然醒悟时,已深陷泥淖。

我来这家公司已是第七个年头,从一名小编做到主编,再到如今的光杆司令,这一起一落,也好比过山车。从我手上,送走了多少小编,而今的他们基本发展不错,让我也很是欣慰。曾经还担心他们没有去处,现在倒是该操心自己了。在一些企业眼里,我们就是那“又老又贵”的人,这就是为啥我们剩下来的这些城市负责人的尴尬之处。

其实,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在一家公司呆一辈子,甚至当初进公司时认为自己最多就呆得住三年,没成想,这一待就是7年。

也许,我跟公司已经有“七年之痒”了。疲了、倦了、习惯了,缺乏激情,想冲破现状的束缚,却还勇气不足、魄力不够!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彼此怀疑,我看不到公司未来的方向,公司可能也觉得存在太久的我也再难有“活力”,老板更是时刻想收割着我们这些“老兔子”。

在这样一个大公司里,我们曾经都是感恩公司的,大多数员工是在这里完成了人生大事:结婚生子买房安家!然而现在大家都开始埋怨公司,为什么要这么无情、恶心?一项又一项的制度,从考勤到业绩考核,处处都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事儿。经常听老同事们感慨:公司已不是当初的公司了!

怎么说呢?我也并不是为公司讲话。一个企业必定是到了万不得已时,才会裁员、缩减规模,业绩好时,天下太平,业绩差时,人人只求自保。特别是高管之间的内斗,更是在加剧公司的资源内耗。我是亲眼看到公司从辉煌走向没落。一个地方公司只因业务有变动,生生将一个公司变成两个有业务利益冲突的公司。在这近两年的内斗过程中,公司可谓是元气大伤,而我们这些做后台服务的人,自然是首当其冲遭到冲击。毕竟,在老板眼里,销售是自带业绩属性,因为销售才是一个公司永恒的主题。后台客服人员再怎么努力工作、恪尽职守都逃脱不了被cut的命运!这也是身为后台人的悲哀之处。

所以,我现在特别能理解那些在公司工作之余发展个人事业的同事。这也是自我保值、增值的一种方法。我也很敬佩那些同事,在公司走下坡路时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可进可退。反而是留下来的同事,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危险境地,想走出去很艰难,不走又怨声载道,对自己对公司都不好!

再看看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是真的只专注一份工作的,各种微商充斥着朋友圈,在上班的同时搞搞自己的副业已成常态,倒是没副业的却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前段时间我跟同城几个网站的主编们聚餐,本以为大家会互相聊聊这个地产行业、聊聊各家最新的变化,没成想大家伙只是在谈副业。有的忙着怎么投资副业,比如是开幼儿园好还是搞个火锅店赚钱,再者就是做微商,还有考证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手上的工作仅仅只是一份工作,根本满足不了大家对生活的追求。也许,焦虑感就是这么来的。90后已经在奋起直追甚至超越了,80后还在那瞻前顾后。可能你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时代已经变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时代要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所以,在一家公司7年了,未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前景,自己也已经到了天花板,至于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心理若没有点逼数,那还真的很麻烦。

好比眼前的这篇文章,搁以前我可以一气呵成。现如今,我不得不分开进行。有孩子的80后,工作生活若都想兼得,这本身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你想完完全全拥有独处自由的时间,大概只有晚上娃睡觉后,比如此刻。如果再有工作上的纠结难以疏解,这实在是个很大的挑战。

的确这世界没有一份工作能让每个人一直保持着激情,除非是有源源不断的利益冲击,否则时间一长,很容易倦怠。对于公司来讲,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就要调整,希望有新鲜血液注入,能给公司带来活力,原因就在于此。而我们个人,如果不能长时间专注本职工作,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搞副业,也是调节的一种办法。

好比《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现实中就是一名公务员。那会书刚出炉的时候很火,前东家姚老师还调侃:公务员就是闲啊,能有这么多时间来写书!现在想来,这并不只是闲的问题,全国有那么多公务员,也只出了一个“当年明月”,还是看个人。在职场中有句圣语:人与人的差距,就在8小时之外。《法医秦民》的作者也是如此,将自己的工作经历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中,既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也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专业。所以,他应该不会觉得本职工作无味,反而是业余创作的素材、源泉和动力,让本职与副业形成良性循环。

在我看来,这才是工作真正的价值所在。

反思自己在公司的这七年,究竟获得了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让人心虚。从普通编辑到主编,这其中的确是有我个人的努力。至少在领导眼里,我一定会是那个办事靠谱、执行力强的人,也因此得到过很多机会。可能我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反而让自己迷失其中,再抬头时,已变了天。作为管理者,我还是欠缺的,这个不得不承认。现如今,我也算是再次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已经“七年之痒”了,最坏的结果也莫过于此。

是时候想想下一个七年该怎么过!如若不然,7年后仍是这样,不曾改变!毕竟我还没老到文章开头里说的那般,这已是最后的底气!

相关文章

  • 与公司的“七年之痒”到了……

    沉默行善简书第2篇,坚持就在指尖! “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

  • 学生

    这是一个已经到了七年之痒的男孩与女人的故事。

  • 再见了 我曾经深爱的北京

    如果说曾经我与北京有过一场热恋,那么此时或许已经到了七年之痒。每天重复的节奏我感到疲惫,或许终于到了不得不说分手的...

  • 适合放置的青春

    我和李童认识有七年了。俗话说:七年之痒。可惜的是,我们之间没有爱情,所以也没有所谓的“七年之痒”。不过这段感情到了...

  • 婚姻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厌倦心理

    婚姻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厌倦心理 七年之痒,是指人们的婚姻到了第七年可能会因婚期生活的平淡规律,感到无聊王乏...

  • 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 是不是大多数的爱情都逃不过七年之痒? 前段时间,冯娇收到了几张照片,是她老公陈旭的。照片背面,是挑衅的话...

  • 允许脆弱

    男人与女人相识已有十五年之余,老夫老妻谈不上,但也至少到了七年之痒。仲夏苦夜短,白首难相伴的境况愈发明显。...

  • 用研修养——一年之惑

    某家大公司做用研一年两个月,遇到了职业中的“一年之惑”,如婚姻中的“七年之痒”,不跨去过就没法过下去。 工作中产生...

  • 离婚了,不要拿七年之痒说事

    一个朋友离婚了,她说她遇到了七年之痒,今年恰好是第八年。 言外之意,她的婚姻崩盘是七年之痒的错。 事后想了想,我无...

  • 七年之痒

    婚姻生活有七年之痒,但我这里要说的不是婚姻,与爱情无关。我想说的是职场上的七年之痒。 不知不觉中步入职场已经第七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公司的“七年之痒”到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za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