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e693174bd05ffa76.jp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妄想的悖论》,这本书探究的是自我欺骗现象及力量,揭示了背后的人性及社会逻辑。
同时,告诉我们自我欺骗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介绍了有效应对和充分利用自我欺骗的方法。
还有,本书两位作者的前作是《隐藏的大脑》。
1.听书笔记
01)妄想的悖论:在理性上,欺骗和自我欺骗当然是不好的,社会也不提倡,但在感性上,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要借助这种欺骗和自我欺骗,才能面对生活。
02)安慰剂效应揭示的是人类天性上对安抚的渴望。背后的心理机制不仅存在于医学世界,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03)所有的欺骗和妄想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个问题:我们缺失了什么,以及我们怎样能够弥补这些缺失。
04)我们可以利用故事、隐喻、符号来培养积极错觉,尝试利用仪式来培育和巩固自身的信念。
2.听书感想
生活不易,真相很残酷,很少人能做到绝对理性,更多的人是相对的理性,保留着很多的感性。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妄想的悖论,其实就是理性和感性之间的拉扯,以及博弈。
理性、逻辑很重要,它们支撑着我们客观认识外在世界和事物,可是感性却更为底层,直觉、感受、情绪深深嵌入了我们的基因中,体现在认知及行为的底层。
有时候,就连一个看似理性的决策,其实也不过是感性已经做出决断后的理性支撑。
我们想要经历起伏变化的形势,在充满困难的现实中看到希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既需要理性的力量,也离不开感性的力量,两者相互依赖、无法分开。
尤其在面对痛苦、难题以及不可控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我欺骗的积极作用,让自己少受伤害,保持对现实及未来的美好期待。
就像万维钢老师在《高手》一书中说的,
我们这些「正常人」都用自己骗自己的方法在生活中前行。
生活并不总是晴天、美好,面对暴风骤雨,以及不如意,不妨在故事、爱好中安顿自己的身心。
哪怕是一种暂时的自我麻痹,自己哄骗着自己,想开、看开、看淡、放下,又或者不气馁、不抛弃、不放弃,用一种感性的方式面对。
要么跟自己好好和解,要么让自己一往无前的坚决,背后都是自我欺骗带来支撑的力量。
这就需要正确利用自我欺骗中的积极错觉和日常仪式,培养出我们牢固的信念,促进积极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