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个女生的诗歌鉴赏题目做得不错,记下名字,第二天评讲时把她的作业要过来,放在展台上,投给学生看她的答案,顺带表扬说:禹滇(dian)同学审题准确,知道这道题是在问意象的作用,大家可以从这首诗如何描绘“落叶”这个意象和借意象传达感情,因此深挚感人,比直接抒情引人回味等方面来回答,而大多数同学把诗中的所有意象都罗列出来,显然是对诗歌理解粗疏,以及审题不明等缘故造成的。
被表扬的女生低着头,同桌两个似乎在咬耳朵,我没当回事,继续往下讲。有个活跃爱说话的男生大声插嘴说:老师,她叫禹真,不叫禹滇(dian)。我忽然想起来开学后有一次提问她,学生好像在下面说着什么,我没有听清,也没有多问。是不是上次就是在纠正我的读音?
我说这个字不是滇池的滇吗?还以为你出生在云南,取个名字做纪念呢!她小声说:可能这个是古音,现在不用了吧?我说真对不起,应该念错两三回了。
下了课,还是想不明白,这个字怎么会读“真”?再去某度度一下。开始看到的是(dian)和(tian)两个读音。不由感叹学生家长起名真用心,连已经删除的古音都用上了,再往下点开,zhen阳,地名,在河南境内。水名,在河南境内。这家长很博学啊。就像我们河南的一个县名泌阳(正确读音:必阳),老百姓口语读“背阳”,大多数外地人是不知道这个读音的,会读作“蜜阳”。唐玄宗时身边有位宠臣叫“李泌”,人们就是读的“蜜”而不是“必”。所以我建议家长还是就熟不熟生的好,将来工作了,总不能见人先纠正说自己叫“禹真”而不是“禹滇”。
多音字取做人名,比较常见的是“茜”,学生用了这个字,顶多问问你是叫“倩”还是叫“西”,就解决问题了。好像这些年用这个字的少了。
回到办公室,翻看《古汉语词典》,字典上注释如下,也是两个读音:dian tian:盛大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