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上的标题党,对深圳略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几乎是没有可能,不管是房价还是支撑房价的产业经济。
深圳的发展起步于罗湖,这是真的。那时的罗湖,凭借罗湖口岸的优势,发展三来一补,并进口各类那时国内紧缺的小商品,人称小香港。国贸大厦,当时的深圳最高楼,3天一层,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深圳速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到90年代,深圳本身的城市基础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定位不断完善,除罗湖口岸外,皇岗、福田、文锦渡等几个口岸都陆续开放。深圳也从原来的三来一补,逐渐发展成了中国的金融创新中心。没错,深交所,最开始就在深圳的罗湖(现在搬到了福田),罗湖区域的局限性开始体现出来,深圳的政治和经济重心第一次向西移动到了福田。
深圳如果仅定位了金融创新中心,肯定无法复制上海,也无法超越上海。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非常类似——都讲究差异化。基于三来一补奠定起来的一点制造基础,深圳开始发力科技创新。2000年的时候,不出华强北一条街,手机厂商完全可以自己组装出来一部手机,配套之全,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初始可以山寨,却不能一直山寨,从代工到设计,产业链要向上拓展,福田也没有了这种地域优势。
于是,深圳的经济重心又来了一次向西迁移。对,就是现在的南山,粤海街道。看看现在的深圳湾,云集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华润、恒大、TCL、创维、中兴、迈瑞、大族激光、金蝶等等名企,每一个企业都是行业的翘楚。反观罗湖呢,说得上名字的企业,真的,不能说没有吧,只能说太少了。
再对比交通,罗宝线是深圳第一条地铁线,但是却不是唯一一条,现在深圳的地铁线路规划有22条,路经深圳湾的有2号、9号、11号,未来还有12号线。在罗湖开过车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跟福田都比不了,更不要说南山,深圳湾了。
至于房子的设计,罗湖之前大量的房子都是香港的设计师完成的,一切从紧,从密,从小,居住环境实在不能用优越来形容,至于小区园林,人车分流,地下停车场,算了,不说了,都是泪。再看深圳湾三杰:深圳湾一号、恒瑞滨城、华润瑞府,去看过之后,多数人只会感叹自己钱少——有钱谁不爱住这样的房子。
但是,罗湖是不是一点变化都没有了呢?当然不会。罗湖的变化来源于三大旧改:湖贝,目前已经启动;蔡屋围,目前还在前期的谈判博弈中;八卦岭,目前还在概念规划阶段。但是这些点状的旧改能带动区域完成超越吗?我个人存疑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