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读者朋友问,她想学画画,上学时总觉得没时间,真放假了每天躺在家刷剧熬夜,比上课更累。
嗯,依然没学成画画。
细想来,这几年我兼职码字,最大的变化之一就在于:
对时间的控制力上。
我越来越发现,如果你能管理好时间,会让很多事情变得事半功倍。它不是让你的生活永远24小时不打烊、靠延长工作时间去达成你的目标,而是通过某种“减法”,让你更精准地正中红心。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聊聊这几年我对所谓“时间管理”的新认识。
01
放弃没必要的事情
不少人对时间管理有个误解,就是像省钱一样,喜欢从犄角旮旯到处抠时间,恨不得把每分钟都填鸭式地安排得满满当当,最后线程太密集,把自个儿压垮。
我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在工作前把当天的计划列好,完成一项就打钩,重要的任务标红。
列计划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明确目标,二是适当放弃目标外的事情。
第一点谁都知道,但第二点往往被忽视。这就导致,你可能从早忙到晚觉得做了很多事,可回头想想,似乎也没做几样正经事。
我曾看过一个TED演讲,Laura Vanderkam的 《如何掌控你的空闲时间》。其中一段很有意思:
有些人说,我喜欢录下最喜欢的电视剧,然后就可以跳过广告,这样每半小时就可以挤出8分钟。看电视剧的2小时内,我就可以挤出32分钟锻炼时间。
实际上,你不要每天都看2小时电视就行了嘛。
“我们不是通过节省时间来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而应该先建立我们想要的生活,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节省出来。”
很多人一门心思想做好时间管理,却忽视了,你连时间用来做什么都没明确,就算省下来大把时间也不知道怎么用呐。
就像开篇那位小伙伴,以为是因为没时间才无法学画画,后来发现,有了大把时间还是没学成画画。
说白了,“我没时间”=“优先级低”。
等你有时间了,它的优先级很可能依然很低。
所以说,你首先需要明白哪些事情对你最重要,再针对性地投入时间。如果真的不知道,就想想什么最影响你的收入。
至于那些计划以外or不太重要的事情,适当放弃。
我码字以来几乎是0社交,可也没咋影响我的生活,要好的朋友日常都会微信聊聊,偶尔吃个饭啥的。
再举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
我比较讨厌迟到或浪费时间的行为,有几次本职工作中开会,有同事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现场去翻看一些历史数据,我直接就说,你们先确认吧,需要沟通时再叫我。
然后我就离开会议室了。
那些信息原本就该会前准备好的,而不是会议时在大家面前去搜索。这显然是对彼此时间的巨大浪费。
当你遇到一些不应该浪费时间的事,就要想办法及时阻止,至少应该表明态度。
02
让有必要的事更高效
我先问个问题:你们每周真正工作的时间是多少?
有个研究数据表明,人每周平均工作45小时,可其中17小时根本没效率。无独有偶,Laura在TED演讲中聊到另外一项研究,把人们估算的一周工作时间和日志做了对比,同样发现:
那些声称一周工作超过75小时的人,实际误差大约是25小时。
人类最擅长的运动,果然是划水……
其实我们缺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时间利用率。
简单说两个提高效率的方法吧。
1、以结果量化目标。
2、精简步骤。
先看结果量化。
目标越量化具体,过程越可控。写作、运动、看书、去超市……这类模糊的目标,我们很容易让自己蒙混过关。
如果换成写作2000字、看书20页、跑3公里,是不是就清晰得多?我们还能清楚地衡量出是否做到。
再看精简步骤。
你相信么,我们做的事情中有很大比例都是无用功。
我一开始码字时,写完文章,接着排版,一会发现这里可以换个说法,一会改着改着觉得其他模板更好看,一会倒腾配图,左右横跳,效率感人。
实际上只要定个小流程,码字->修改->排版,3个步骤就足够了。
想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段故事。
一群军事家讨论如何干掉敌方的巨轮“审判日”号,并且要保证信息的安全。骚操作说了一堆,什么用神经毒气、用中子弹、用次声波武器。
结果呢,一位警官忍不住说:立两根柱子,拉上纳米细丝,巨轮经过时就被切割掉了。
所有人听完都石化了,默默赞同。
能实现目标的前提下,步骤越精简越好。能3步做完就别用5步,尽可能击中核心问题才是王道。
03
善用他人的劳动成果
我兼职码字1年多后,开始找小助理帮忙处理排版等事宜。有时我发现一些重复性的问题,就会直接和她说,看下什么原因导致的,避免后续再反复出现。一来,节约你自己的时间,二来,更重要的,是节约我的时间。
这部分时间,我可以用来做对公众号更重要的事情。
不少人习惯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但如果你想让时间产出效能更高,就必须有选择地去做那些高含金量的事情,它们是最能体现你价值的地方。
事必躬亲,只会让你沦陷在无边的琐事中,无力抽身。
学习上同样如此,大可不必自己从0开始摸索。
假如我想快速了解一个技能,通常会先到线上课程平台搜索评价最好的课程,直接买下,马上听。
这类入门系列课程多数在100元以内,核心内容1-2小时就能听完,比我慢慢去搜索碎片信息,再慢慢去消化理解,高效得太多了。
大致了解后,如果我打算进一步精进,那再边走边学边实践。
以前我们推崇做个勤快的人,而现在,如果你希望将同样1小时榨取出更大价值,那么我建议你做个“懒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好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是一个有效提纯效率的方法。
04
最后
时间管理专家雷・约瑟夫曾说:“时间是无法管理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管理自己和时间的关系。”
我特别认同。
每天24小时、每个小时60分钟,它们就像一块块积木,在你的规划下搭建起想要的样貌。
有人想多陪伴家人、有人想多学习或运动、有人想多挖掘些挣钱渠道,而多数人都会抱怨时间不够。
可你想想,如果你真有空时最可能会做什么?大概率是拿出手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同样的事情,如果你放在不同的优先级、用不同的方式去做,你会发现,结局往往天壤之别。你的时间利用率越高,可支配的时间也就越多。
人就在这样良性循环中,少了几分手忙脚乱,多了一些从容自若。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