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可以逃脱命运的悲剧——那就是,从出生那一天开始,每个人都在不断老去,直至死亡。
生的愉悦与死得坦然都应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而事实,绝大多数人只拼命追求生时的愉悦,而了了面对死亡。“了了面对”并非是看淡死亡,相反,极惧死亡。
“死者为大”简单看是人对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尊重,其实反射出人对死亡的惧怕。
似乎人一死,什么都合理了,任何评论都不被允许,其它与之无关的事情都要让路。
一民装修工高层坠落死亡,因被忌讳只得从高空吊下遗体,这是否违背了“死者为大”呢?
新闻
武汉一小区,一装修工从16楼坠至3楼平台不幸身亡。殡仪馆人员转运遗体受阻,"不能从电梯、楼梯、主干道运出来,这不吉利"现场二三十位业主大都这么认为。众人商议后同意让遗体从空中吊下来,因民警、殡仪馆无此设备,只得求助119。
业主的冷漠引起了群愤,除声讨众业主迷信寒心做法外,更有毒舌的诅咒。总之,一片敬畏生命、尊重死者的言辞,谁主“忌讳”说法,就会被群起而骂之。
但在看到完整的事件经过后,忌讳和恐惧还是压倒了理性。遗体需要从跌落3楼的业主家运出去。
事情已过去3天,舆论风向已经转向澄清真相,声讨新闻人的职业操守。
对生,我们穷其一生来寻找消除疑惑的方式,创造尽善尽美的生存条件、探究更好的生活方式;对死,我们逃避、忌讳、恐惧,从未承认这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也很重要。
自古中国从人到神再到妖怪告诉每个人“我们怕死”
秦始皇——派徐福三千童年童女出东海求仙药,请大量道士炼长生不老丹。
嘉靖帝——朱厚熜信仰道教,而道教主修今世,最高追求是长生不老、羽化升仙。所谓“道曰今生,佛说来世”。他派人修筑祈嗣天坛,整日烧香拜佛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并派遣众人去全国各地寻找灵丹妙药,只要有人进贡他就会封官加爵,后来陶仲文伙同通乡编造自己是吕洞宾弟子,并赠送自己长生丹药,然而这些丹药放在现在是含铅量极高的。嘉靖帝长期服用可想而知,60岁便一命呜呼。
《西游记》里的各路妖怪毕生追求就是吃到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
我们一直被耳融目染的事实是,再厉害的生命个体都害怕死,死可怕到每个人最好绝口不提。而真正该被我们接受的是再厉害的生命个体都要死去,死是自然的事。
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事实被忽略了,因为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不被重视的老年期是害怕死忘的原因
衰老在大多人心中等于死前的挣扎痛苦期。我们从不知道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
高龄老人告诉我,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
凭着运气和严格的自我控制(控制饮食、坚持锻炼、控制血压、在需要的时候积极治疗),人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握自己的生活。
但是,最终所有的丧失会积累到一个点,到这个点,我们在身体上或者精神没有能力独自应付生活的日常要求。
由于突然死亡的人减少了,大多数人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身体太衰老、太虚弱而无法独立生活。
很少有人会为这段生活思考,结果,大多人都没有做好进入衰老的准备。
很少有人在已经太晚、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之前,哪怕稍微想一想,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如何继续生活。
我们把生命的余日交给治疗,结果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让这些治疗搅乱我们的头脑、削弱了我们的身体。
我们一直犹犹豫豫,不肯诚实地面对衰老和垂死的窘境,本应获得的安宁绥和医疗与许多人擦肩而过,过度的技术干预反而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
人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正是看了太多生命大限前冰冷的折腾,想到生命就这么凄惨的结束,怎么可能不惧死亡?
善终服务——一种死亡方式的新范式
善终服务试图提供一种死亡方式的新范式。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期主张,但是,那些接受的人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展现一种死亡艺术。
这么做代表着一种抗争——不仅仅是抗击痛苦,同时也是抗击医学治疗看似不可阻挡的势头。
标准医疗和善终护理的区别并不是治疗和无所作为的区别,而是优先顺序的不同。
普通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命。为了有机会获得未来的时间,现在,要牺牲你的生存质量——通过手术、化疗、把你送到监护室。
而善终服务是让忽视、医生、牧师以及社工帮助致命疾病患者,在当下享有可能的最充分的生活——很像疗养院改革者们安排员工帮助严重失能者的方式。
在我看来,鲁迅对文学革故鼎新的看法同样适合生死——进化的途中总有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