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沟通心法4】清明节,该怎么样跟孩子聊聊生死

【沟通心法4】清明节,该怎么样跟孩子聊聊生死

作者: 渐行践远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21:26 被阅读0次

《西藏生死书》里提到,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是的,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词,甚少人愿意提到。然而,死,却又是生命故事里的重要一环。

清明将至,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帮助孩子对生命多一份理解、敬畏

一、关于死亡的认知。

为孩子讲解死亡,首先需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年幼儿童对死亡的认识一般经历这样两个阶段:

1. 0~3岁

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的差别,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孩子会以为看不见了就是没有了,所以孩子的照料人需要在暂时离开时告诉孩子自己还会回来,以免引起孩子的恐慌。在此阶段亲密和持续性的身体接触最重要。

3~6岁

学龄前的儿童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动、不呼吸,会玩“办家家”装死,但不能辨认“生”与“死”是无法共存的,常认为死亡是可逆的、暂时的,就像卡通片一样,还常将死亡与睡着或旅行相联系,有时会害怕睡觉。

孩子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生死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因此孩子的死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死亡的恐惧还可能让他们出现很多反常的行为:不停地追问父母关于死亡的问题;害怕和妈妈分开;担心自己会死;担心妈妈等重要亲人会死……

二、关于死亡正确的引导

1、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比如绘本。这几年,国内也出版了一些与死亡主题相关的童书绘本,透过亲子共读,引导孩子谈论生死大事。如绘本《猪外婆》《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相信巴尼》《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再见了,艾玛奶奶》《爷爷变成了幽灵》等等。

2、与死亡主题相关的动画片,比如《狮子王》,孩子会在动画片中自然的接纳死亡,并理解这是生命的自然结果。

3、大自然的虫子或者宠物的死亡。在自然环境中孩子更容易理解

4、家长也可以拿出家中祖辈们的老照片,跟孩子讲讲他们的故事,让死亡变成生命延续的一个环节。

三、注意事项

1、不要吓孩子。有些大人为了控制孩子而讲股神之说,这样只会让孩子恐惧,怕黑,不敢单独入睡,甚至造成很深的心理阴影。

2、不要被孩子隐瞒。对于亲人的离开要如实相告,并让孩子参与道别。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平和地看待死亡,并锻炼他们的悲伤肌肉,让情绪流动。

3、关于死亡的仪式和民间活动也让孩子参与,告诉他们,我们烧纸钱或者是祭拜是为了表达思念和尊重。

大人能坦然面对死亡,孩子才能自然接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通心法4】清明节,该怎么样跟孩子聊聊生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bq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