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来到巴黎将近两年,每天花上八到十个小时读书,去大学听课,学习希腊语,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伊莎贝尔不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些看着不太实用的事情上,拉里的回答,可能实用,也可能不实用,但是有趣。
对于不理解的人而言这是很难体会到这个心情的,就像我以前无法理解热爱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只能说我是喜欢读文学书,并没有达到热爱的程度。
在读三毛的《雨季不再来》一书时,读到三毛用省下买零食的钱用来买书,逃课躲在书店看书,三毛在留学期间时也不断地读各种作品,这才是对书本的痴迷。
我对书本更多的只能算是一种喜欢。
在我读《雨季不再来》时,刚好是在居家隔离期间,那时候我关掉了一切视频软件,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时间充裕了很多,我依然觉得不够用,我读完了一本又一本书,那种求知的渴望让我很是享受。
用伊莎贝尔的话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不太实用的行为,那时候的我迫切想要寻找一项技能,并让自己在这项技能提升有保障。而读书写作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是短时间没有回报又学不到实用的内容。
找不到方向感的时候,不如停下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
就像拉里的回复,找到心中的答案。
拉里在寻找有没有上帝,为什么有邪恶存在,自己的灵魂是不是不会死,身体的死亡是不是灵魂的终点,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努力活着?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曾经我思考过人最后都要死去,没有人可以例外,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地活着?世上的财富名利,生时带不来,死时带不走分毫,既然如此,为何活着的时候还要拼命追求这些?
昨天看了《去有风的地方》第一集,剧中刘亦菲的闺蜜年纪轻轻就患胰腺癌死去,那些年拼命追求的财物,最后都变成了过眼云烟,那时候才知道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本钱,而在没有患病前,我们总是放不下名利场,生活的意义就是去不断满足心中的欲望吗?
伊莎贝尔回答了拉里心中的问题:“这些大哉问存在好几千年了如果有答案的话,肯定早就有人找到了。”
我想这些问题虽然存在好几千年,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如果可以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我想这就足够了。
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有的人二十五岁就死了,但到七十五岁才埋葬。”而有的人虽然死去近千年,其思想行为举止还在影响着后世,灵魂不死还是身体死亡就是灵魂的终点?这都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心安方能安心,我们每个人寻找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可以有同频的伙伴,但是没有复制的同类人,我们终究需要自己去寻找心中的答案,或者浑浑噩噩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