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开头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结尾?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所谓“豹尾”,笔法简练、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一、开头方法:回顾点题式、回忆式、倒叙式、设问式、描写式等
1.点题式:例如,《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简洁明了。看到草原的自豪,融情于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设问式:《藏戏》“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可以演出三天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形式上:开头即问,吊足读者胃口。
修辞上:连续三个反问构成排比,语势强烈,感情充沛,先声夺人。
内容上:强调藏戏的三大特点,给人深刻印象。几个方面形成突破,聚焦引导,简短有力。
3.启发:
(1)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切忌千篇一律。写作中注意克服原有的思维惯性,突破固有认知,并贯穿到每一篇作品中。
(2)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开头,都要尽快入题,少绕弯子,切忌拖沓冗长,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豹尾赢得千娇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古人以“豹尾”比喻结尾,是指结尾时笔法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不拖泥带水,余音绕梁。
拓展思考:好结尾,或晓之以理,帮助读者明确题旨,加深认识,扩展思维,使文章整体更上层楼。或诉之以情,感染读者反复回味,拨动心弦,如余音绕梁。
结尾语段的作用
1.从哪几方面思考?
手法:比喻、象征、欲扬先抑、对比等
内容:对内容概括,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
结构:和文章其他部分的关系,照应、对比等。通过文章表达思想观念,要有结构性思维,整体排兵布阵,优于过去的布局和观念。
2.一般性结尾语段的作用
承接上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文题或点题;照应其他语段。
容易犯的通病:开头结尾没有有机融合。点题是为了有所升华,不是为了点题而点题。
3.特殊结尾语段的作用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出人意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增强神秘感,是更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文似看山不喜平。电影《霸王别姬》。
九大结尾方式
1.自然收束式文章内容表达完后,自然而然收束全文,不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以事情终结作为全篇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我们上车,翻过龟背山,进入罗布泊古湖盆。”以一个动作给出纵深感的画面结尾。
优势:自然,干脆利落,用事情的结果作为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自然收尾了。简单,是丰富,是有力。《飞夺泸定桥》“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事情讲完,戛然而止,轻松愉快。
2.首尾呼应式
首尾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注意:切忌刻意与生硬。《黄生借书说》开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结尾:“为一说,使与书俱。”《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启发:不是简单的为了呼应而呼应,而是更深刻。文章境界更高,思维广度更宽,整体更立体纵深。达不到更深刻,就不去强求呼应。
3.点题式结尾
点明意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收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泰山日出》“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意境与前文呼应,有格调。《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画龙点睛,揭示题意,点明中心,增强感染力,文章结构更严谨。
4.引用佳句式: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收尾。洋溢诗意,揭示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内容,使文章增色。《驿路梨花》“驿路梨花处处开。”印在读者心中,意味深长。
注意:引用句子谁都会,理解之后才搭配。
优势:结尾引诗或名言、警句,对全文总结,言简意明,一语中的醒目。《桂林山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简洁有力,读者从引句中得到更大启示。
5.含蓄隽永式
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想象空间。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耐人寻味,使人联想,引人遐想,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百合花》结尾揭示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6.出人意料式
不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意外之余,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无法用常规思路判断。《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故事脉络上虽出人意料,但反思后却是合情合理。
7.提问式收尾,
抒发情感文章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优势:以反问或设问形式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适合于以写人或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建立在已经通过全文流畅表达观点之后。《匆匆》“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结尾照应开头,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无奈和惋惜之情,问句结尾,引人深思,令人久久回味,照应开头,点睛升华,使结构更严谨,内容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不是为了技巧而技巧,是文章价值使然。
8.总结式结尾
突出中心。在文字结尾处对全文加以总结,以突出中心。目的不是总结,是为了突出中心。《草原》“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爬天都峰》“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家的杏熟了》“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杏子分给小伙伴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
优势:使读者很快抓住文章中心,作者写作目的、文章主旨一目了然。
9.融情于景式
《那个星期天》“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留地消逝,一派荒凉。”
“一派荒凉”一语双关,环境与心情,余味无穷。情景交融的画面感,根据文章整体基调,读者的思想被定格在画面。
优势:含蓄深刻,引人深思。小结结尾的方法很多,不管怎样收笔,都应与题目、开头、正文一线串珠,一气呵成。
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要有料,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想象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界,不能游离于全篇之外。心不唤物,物不至。要想更快掌握核心技能,就不要有借口,对自己应有更高要求。
同时,放松心态,认真对待每一次写作、每一篇文章,进步就快。
跳起来摘桃子,练笔不止,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扬长避短,才会有更大进步,达到好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