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非心大梅山的法常禅师,在初次参访马祖时,问马祖:“什么是佛?”
马祖说:“即心即佛。”
法常禅师听了马上大悟,就到四明山隐居。马祖听说后,就派了一位僧人去探测他,并问他一个问题:“你见了马祖后,得了个什么,就来此处住山?”
因为按惯例,未明自心时应到处参访,只有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能住山隐居修行。
法常禅师是这样回答的:“马祖向我说,‘即心即佛’,我就来这里住。”
僧人又说:“马祖现在的说法又变了,马祖现在说的是‘非心非佛’。”
法常禅师说:“这老汉惑乱人心,没完没了,不管他说‘非心非佛’,我这里只管‘即心即佛’。”
僧人回去向马祖说了这番话,马祖说:“梅子熟了。”
后来,有一僧人问马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
马祖答:“为止小儿啼。”
那人又问:“啼止时如何?”
马祖答:“非心非佛。”
那人再问:“除此两种,人来时如何?”
马祖又答:“且教伊体会大道。”
建寺造像,烧香拜佛,追求形式上的偶像崇拜,是徒劳益处的。心外无别佛,相信每个人自己内在的佛性,回归心灵,即心即佛,不假他求。
当人们愚蠢地崇拜上帝的时候,尼采却说:“上帝死了”。
于是,人类的精神偶像倒下了,人类沉睡的心灵觉醒了。
盲目的偶像崇拜让人类精神背道而驰,“即心即佛”是为了破除修行者向外求觅,而鼓励“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但佛心是空灵的,无念、无相、无住,所以不应执着于“即心即佛”,迷失于一念,因此马祖又补充说“非心非佛”,这完全没有矛盾。
佛陀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表面上,大师的话语自相矛盾,其实里面是有玄妙禅机的。
有些大师,会因听者的理解力、敏感性,在诠释深意时会非常巧妙地不同。
这好比说,他看到人们走下来的路,是他所熟悉的,但对别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
他望过去,看到有人快要跌进路右边的沟里,于是就对那个人喊:“往左,往左!”同样的,如果他看到另一个人快要跌落左边的沟里,他就会喊:“往右,往右!”
这就是教导的范畴,无论对方陷入哪种极端、哪种执着,他都会告诉那个人:舍弃走左边,舍弃走右边,走到中间来。
所以说,“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并不矛盾,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尼采说“上帝死了”,其实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即心即佛。
砖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磨成镜子。
蚯蚓的基因,决定了它不可能变成蝴蝶。
毛毛虫之所以可以变成蝴蝶,是由基因决定的,化蝶是它内在本性的自然发生,而不是它努力修炼的结果。
芸芸众生,可以成为谁也是由内在的佛性决定的,即心即佛。非佛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649299的五方财神唐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