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始终来自于自身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看法。”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每位上完正面管教的小伙伴都在感叹,要是早点学习就好了,不至于走这么多弯路,踩这么多坑,吃这么多苦。自己学有所得,就希望身边迷茫焦虑的宝妈宝爸都能走进正面管教的课堂。但是,这是自嗨,他人无感,你在苦口婆心,他人却莫名其妙。
1 私人逻辑
每个人对各种事情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他们根据早期生活经历形成了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诠释、信念和认知,这就是鲁道夫德雷克斯定义的私人逻辑。私人逻辑反过来又影响着个体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为未来对世界的感知和解释着色,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阿德勒称之为个人生活方式或者个性。
一旦个性形成,就很难完全接受其他新思想,很难将新思想跟自己的思想体系相融合。虽然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对新思想进行理智的思考,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阿德勒认为,只有情感上和理智上都一致的接受,才能形成真正的观念。
传统的说教模式收效甚微,只有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其倾听自己的声音,获得内在连接,才有可能被情感触动,重塑私人逻辑。
2 允许他人受苦
每个人有各自成长的过程和阶段,有些苦必须亲尝,有些坑必须真摔,有些弯路并非白费,有些伤痛不能他受,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没有实践,没有切肤锥心的痛,就不会有反思空间的扩大,没有认知的突破,就不会有跨越舒适圈的勇气。
同样,在育儿过程中,我们也要允许孩子受苦。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如果说孩子成长要犯10000个错误,我希望那9000个是在家里,是在父母身边。家是最安全的试炼场,父母是最坚强的后盾,我们不能一面折断孩子翅膀,却要孩子展翅高飞。
3 亲子关系的终极目标是分离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爱孩子,除了父母活出自己,更要允许孩子活出自己。孩子从一个婴儿开始,天生就有活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能力。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自己完全能做出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不用妈妈喂,也能把饭吃得很好;不用妈妈帮忙,也能自己穿衣服;不用妈妈催促唠叨,自己也能整理好书本和玩具。父母觉得孩子还没长大,需要我们的“照顾”,实际是孩子在迎合我们,配合我们的需要,让我们在帮助孩子时获得价值感。
我们经常在孩子把事情搞砸时说的一句话是“我就说吧”,然后自己得意的去代劳。实际上,我们如何要求孩子第一次的尝试就是完美的?所有技能的掌握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只是我们忘了自己几十年练习的过程。
4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我们能救赎的也只有自己,做不了别人的救世主。改变自己的是神,想改变他人的是神经病。
但人人皆有智慧,皆能自我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一道光,他人自会追随并被点燃。别把自己当回事,把自己在做的事当回事。让自己成为事本身,让心流淌,你的状态就是最好的雄辩。
5 人生导师就是帮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好老师是一份幸运。她,小飒老师,又美又飒,本身就活出了正面管教的样子,和善而坚定。与她相处3天,我们近30位学员每天如沐春风,心旷神怡。除了向她学习带导知识和经验,更多的是学习她为人、处事、接物的谦和有礼,温暖有度。
小飒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人,应对任何一个突发状况,应答任何一个问题,关键还让对方有价值感和安全感。
把事情做过头,每次眼神交流都是深情流露,每次拥抱都是坚定有力,每次给建议和反馈都做给足对方欣赏和尊重。
如果一个人让你觉得舒服,不是你厉害,而是对方厉害。
美,由内而外6 放下骄傲和恐惧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眼高手低,敢比会更重要,先完成,再完美。知而未行,等于未知。知识的获得容易,但是技能的内化却很难。教就是最好的学。刻意练习,熟能生巧。
放下骄傲和恐惧,勇敢去做,不计得失,不问东西。
拈花一笑 群星璀璨 笑靥如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