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了吴军老师《上帝喜欢笨人》的文章,自己很受启发,今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1,在做人方面
凡事都有成本,不要贪图小便宜。我们容易看到眼前的小便宜,而忽略了隐含的不容易看到的成本,比如时间和精力。比如,在商场里面有让你登记信息送纸巾的活动,这里的小便宜就是那一个包小纸巾,看似你免费拿到了纸巾,但是同时你也付出了其他的成本,你留下了你的个人信息、通常还会花费10分钟左右的时间,此外一段时间以后会有人打电话骚扰你,这又会浪费时间和注意力,这些算下来为了那一包1元钱的纸巾真的是不值得的。把时间和心思都浪费在贪图这些小便宜上面,就会没有足够的心思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业,这损失的就更多了。
和人相处,不要贪图占便宜,只拿自己应得的部分。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绝对来看,双方肯定都可以双赢都有收益,但是相对来看,总会有人亏一点有人多赚一点。这种时候不要太贪,需要满足于拿自己应得的部分。这么做的原因是我们不是仅仅合作一次,我们需要的是长久的生意,如果每次都指望自己多拿一些,那么合作就不会长久,从长远来看,吃亏的就是自己。这就如同渔夫打鱼,渔网的洞不能太小,如果太小虽然今年的鱼可以打上来很多,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
不要耍小聪明,宁可做清澈见底的小溪,不要做深不可测的烂泥。这其实是一个认识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这么问, 你是否认为你是人群当中最聪明的,其他人都比不过你?我想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是否否定的,人群中应该总有比你聪明的人。如果你选择了耍聪明,就进入了一种状态,你费尽心思去算计,但是比你更聪明的人总会发现你在耍小聪明。有了孩子的家长都会知道,孩子在耍聪明的时候,作为家长你其实是看的很明白的。既然这样,就不要耍聪明了,就保持清澈,真诚待人。
对上帝有所敬畏,认识到我们总会有不足。这里的上帝不是宗教里的上帝,而是指宇宙的大道或者说命运。对命运有所敬畏,知道自己不是全能的,这样就不至于好高骛远,更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知道自己有不足,才会在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好比我们上课的时,有些人认为自己脑子好使,不做笔记,过了一两天,课上的内容就会忘记一大半。而有所敬畏的人,知道自己可能记不住所有东西,所以通过记笔记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到东西。
2,在做事方面
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要挑战不可能,而是要学会在边界内做事情。这里说的边界是人们的极限,比如我们都需要每天平均睡足7-8个小时,这是我们睡眠时间的极限,不要再试图通过缩短睡眠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因为你睡的不够,自己的精力就不足,做事情的效率就很低,事倍功半。如果一定要挑战这个极限,就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另外一个方面,在边界内做事情不是不做事情,而是知道自己的边界和不足,提前准备,通过其他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自己不擅长临场发挥,那么就不要相信有奇迹降临自己可以有很好的即兴发挥,而是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出应对的策略,把握每个细节的准备,这样在临场的时候才可能会做到更好的表现。
一心一用,全心投入。人们在同一个时刻能关注的事情其实很少,做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做一件事情就全情的投入去做,这样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以为自己可以有分心术的人,看似同时做了几件事情,但是往往做出的效果都不是很好。重要的事情不是开启了几个事情,而是完成了几个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