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终于揭晓,此前一直闹着要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朗普,看来诺奖委员会也没给一点情面,毕竟这是一项国际大奖,不是谁想得就能得的,此次得奖的两位都很平凡,一名是刚国医生德尼·慕克维格,一名是一位25的少女纳迪亚·穆拉德。

我们话分两头,分别说说这两人的事迹。德尼·慕克维格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妇科医生。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一直用自己的医者仁心,治愈了多达4万6千多名性侵受害者。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他也是当之无愧。

1955年出生的德尼·慕克维格,作为一名医生,看着一直处于动荡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人民生活艰辛,尤其是战争勾起了人性残忍、丑恶的欲望,无数无辜的女性沦为战争下杀红眼的士兵发泄性欲的工具,对她们的身心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他创立了一家医院,并一直在这家医院服务,这座位于布卡武的潘奇医院,专门救治被叛军轮奸的妇女,在第二次刚果战争中,慕克维格就救助了数千民在战争中无辜被强奸的妇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安抚和治疗这些脆弱女性的身心。她们中的好些人不止一次的被轮奸,治疗她们不仅是身体上的治疗,更多的是给她们心灵上重新建立起活下去的信心,无疑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慕克维格已经成为修复轮奸导致的生理伤害方面的世界性权威。

他基本每天可以工作18个小时,而在这18个小时内,他一般要做多达10次的手术,有时病人被送到医院时,身上连一件衣服都没有,赤身裸体,身体遭受了很严重的伤害,极其可怜。由于战事频发,他有时不得不去前线救治,在那些枪林弹雨的冲突地区救人,他的一名助手也在一次救助中遇难。

就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医术,给这片焦灼的土地,一丝希望。2014年,慕克维格被欧洲议会授予萨哈罗夫奖。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奖给他以表彰他们为反对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使用性暴力而做出的努力。

另一名女孩纳迪亚·穆拉德,出生于1993年,如果生活在和平安稳的国家,这位美丽的少女,绝对是一位人见人爱小姐姐。可她并没有这么好的境遇。这个出生于伊拉克的雅兹迪族女孩,在动荡的局势下,度日如年。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甚是猖獗,其中伊斯兰恐怖组织ISIS更是惨绝人寰。

作为雅兹迪人权活动人士的她,在2014年8月与其他数千名雅兹迪妇女一起被伊斯兰国囚禁,此时她只有21岁,残忍的伊斯兰恐怖组织,不仅虐待这些手无寸铁的少女,还将她作为为性奴,她的多名家人也被这群无情的恶魔杀害,在遭受了3个月黑暗的性奴日子后,在11月她成功逃脱了伊斯兰国的魔爪。

逃出魔爪的她并没有默默忍受遭受的这一切,她大胆的将自己的遭遇大白天下,揭露这群恶魔的嘴脸,2015年12月16日,21岁的伊拉克雅兹迪族女孩纳迪亚勇敢的站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讲述自己成为三个月IS性奴的惨痛经历。

2016年9月,她被任命为首位联合国人口贩卖幸存者尊严亲善大使。她利用自己大使的身份,积极参与全球和地方宣传倡议,来提高人们对人口贩运和战争地区难民的认识。不仅如此,穆拉德还经常向难民和幸存者社区伸出援手,听取贩运和种族灭绝受害者的证词。2016年10月,她先后获得了欧洲委员会瓦茨拉夫·哈维尔人权奖与欧洲议会萨哈罗夫奖。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这名善良的女孩。

相比于特朗普高调的宣传自己争取诺贝尔和平奖,这些平凡的人更值得赞扬与肯定。截止2016年,总共有101个个人和25个组织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从1901年创立以来,诺贝尔奖也走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其实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有一名最年轻的获得者,这个人17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比起这个人我们真是自愧不如。

不错图片上的女孩可能看起来不像一个20来岁的少女,其实她出生于1997年,和现在正上大学的20岁的年轻学子一样看起来普普通通,她在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那年她17岁。在她人生20多年的经历中,悲痛一直是她生活的主题,而这个少女,在17岁那年已能独当一面。

她叫马拉拉·尤素福·扎伊,出生于巴基斯坦,年纪小小的她已经为女童教育权斗争多年,她曾经说过:“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过来的枪。”生于1997年的她对教育有着很大的热情,他的父亲齐亚丁在当地为孩子们开设了私人学校,但是2008年,塔利班控制了斯瓦特地区,禁止女童接受教育。就在那一年大约有400家学校被迫关闭。

迫于无奈她的父亲把她带到白沙瓦,就在那里11岁的她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塔利班为什么敢夺走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009年不到13岁的她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撰写博客,揭露塔利班组织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各种残暴的活动,在这种每天处于死亡威胁的环境下,她勇敢的站出来和恶势力斗争。

随着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她几乎成为巴基斯坦女性的偶像,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塔利班组织的仇恨,2012年10月9日,她和往常一样乘校车回家,不料却遭到塔利班恐怖分子的暗杀,子弹穿过头颈,嵌入她的肩膀,受伤后的她一度生命垂危,但她坚强的活了下来。

而她的故事也广为流传,2012年11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将每年的7月12日,定为“马拉拉日”(她的生日),2013年7月12日,刚刚康复的她神情自若地站在联合国发表自己的演讲她说:“铅笔比子弹个更有力量。”2014年,诺贝尔奖授予给了这位年仅17岁的女孩。她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