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纪录片《零零后》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导演用12年的耐心去观察一部分生命的成长,真的特别佩服。
用影像资料直观地呈现不同的教育对生命走向的影响,我是极大震撼的,
首先,我对生命突然充满了敬畏,也对儿童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感到惊讶。
那些已经进入青春期的零零后,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有着超出年龄的智慧。
他们还是很小的一个群体,对于更大范围的生命,他们从小到大的经历,我真的觉得一定是人类心灵世界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
在纪录片《零零后》的第三集 一一的世界、第四集 朋友这件事,我看完以后,觉得它可以作为关系航线非常合适的素材。
1、一一是一个在幼儿园里始终旗帜鲜明表示不需要朋友的小孩,她总是怡然自得的独处,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都非常担心一一会形成不适合社会生活的人格系统,在采访一一妈妈的时候了解到,一一的父母本身也是偏安静的成人,一一的表现在他们看来是很正常的。
我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解读到的是,一一与爸爸妈妈的情感连接比较单一,缺少与更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是社会情感这一块比较空白,她自己也觉得不需要朋友,一一长到13岁渐渐也从理性层面了解到人是群居动物,通过很多外在引导,她也外向了很多。但她依然喜欢独处的时光,我感觉独处也带给她与众不同的气质,她沉淀了很多的智慧,只是在人群里显得疏离而孤独。
2、另外一集就是针对朋友关系这个主题,乐乐和辰辰两位小朋友不同的朋友观,乐乐的朋友观很像船长提倡的,去更大的世界,不断遇到更多有趣的人,结交更多好朋友,乐乐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积极向上,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梦想。与集体、与自我和谐相处。而辰辰截然相反,她在幼儿园只有唯一的一个朋友德南,德南不再幼儿园,她会等上一整天。辰辰对固定友谊的依赖,德南转到其他幼儿园以后,辰辰也保持继续等待德南的习惯。
辰辰妈妈说,辰辰的性格是异常稳定的,对于她很多古怪的想法,妈妈也很难理解。辰辰不爱说话,远离人群,她喜欢和动物交流,希望以后可以从事与动物相关的工作。她不喜欢和人打交道,觉得人们总是戴着一副面具。
3、中考后,梁昊天和爸爸一起骑行川藏线是让我最感动的片段。在骑行中,父子两经历了四五级以上的逆风、以及非常难走的烂路,同时还要承受塌方的风险,在爬四千多米的折多山的时候,天气也不是很好,最后几公里的路挑战非常大,最后的七八个拐弯,梁昊天每过一个拐弯,都会说,还有最后五个,最后四个,最后三个。
然后梁爸爸的眼泪止不住的留下来了,这是他一直期盼儿子可以呈现出来的状态,为自己的人生努力拼搏,主动地克服困难。这是梁爸爸在中考前一直推着儿子走,却没能达成的状态。如今,他带着儿子走了一遍川藏线,用自己的行动陪孩子走一遍曲折的路,两个人由此都发生了很深刻的改变。
我挺震撼的,因为梁昊天从幼儿园开始就表现出了他对规则的不适应,小升初进入体制内的教育后,他也与父母和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很多冲突。他在努力适应各种规则,但一直没有做到很好的调整。走川藏应该是第一次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他亲身体验到自己为目标去努力的那种力量感。(纪录片里提到,大部分有关他的决定都是父母帮他做的,他很有可能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在片中也很少看到父母行动告诉他如何追求自己人生目标)
而片子里和梁昊天走了完全不一样道路的同学刘嘉阳则是另外一个鲜活的例子。刘嘉阳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父母也会对他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接纳、肯定和支持,刘嘉阳在幼儿园就受到小朋友和老师的喜欢,他的内心没有冲突,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和谐的,而梁昊天恰恰相反,他总试图破坏规则,脱离群体生活,他内心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渴望,这也是为什么梁昊天从小就喜欢和刘嘉阳一起玩,本质上,他们是同类,只是刘嘉阳的家庭教育带给他更统一和谐的内在系统,而梁昊天没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整合好自己的内心冲突。
我有些理解梁爸爸的遗憾了。他说他希望可以重新走一遍小学阶段的路,就像陪着儿子走一遍川藏线,但很遗憾,时间是无法倒流的。
还有点感受是,纪录片里的幼儿园呈现出来的教育方式也是我们现在关注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老师们都非常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即使孩子出现了一些行为上的问题,老师也更多地是以同理心和共情做沟通。
但是我也看到了家庭教育这一脚没有立起来,学校教育常常变得很无力。
所以船长倡导的家校共育真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