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时也是可笑,读书带来的教养的提升换个角度就是软柿子,眼界的提升就会变成了是非不清,思考的广度的提升就会变成想得太多。非得再读那么十倍二十倍的书,才能在外界也获得应有的认同。这种时候就索性扔掉书,烧了书。不服就生气,是非分明,只顾眼前。那日子就会过的简单很多。
开玩笑。
这样的人一个,两个跑过来这么说,我可能还会自我反省;看到了大片大片的人排着队表达类似的意见,人已经麻木。我现在也坚信,世界上不存在“喜欢就要去做,不喜欢就不做”这样的选择,现实一定是或多或少的在里面有一定的作用;相应的只存在“喜欢那就不要睡觉的想办法牺牲别的爱好去做”。如果真的可以喜欢就做,那岂不是啃老的人就不用收到社会苛责了?那是不是就不会有失败的创业者另寻出路并悔不当初?然而事实是啃老的人被嫌弃至今,创业失败的过的也并不洒脱。创业这点我并没有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只是凭感觉来看的,有三年还清六个亿这种本事的选手毕竟还是少数吧。
事实就是,喜欢不一定就能去做。哪怕吃得饱,也不能去做。因为喜欢根本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事情,只能说相应的比较喜欢,或者说在现在的状态下喜欢;没人能保证如果要天天吃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人还会喜欢,房顶漏雨了以后,没多少人能写出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概率都是会一边打着电话,一边骂着物业。因此喜欢xxx这件事情一直是在变得,难道现在所有人80岁喜欢的跟20岁喜欢的人一样吗?那为什么事情就不存在这个规律?
既然喜欢的事情是变的,那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还是要靠着现实来考虑。不应该脱离现实。哪怕会让自己变得很狼狈。那现实这个该如何定义?我认为是但是不局限于金钱。构成一个人的现实的要素千千万,有金钱,地位,人际关系等等;有一个指标掉了,人都会或多或少感觉到憋屈。
在考虑了,现实和喜欢以后,决定继续下去的事情,大概有五成的概率成不了。那么,是否就可以不继续下去了?还是继续下去的好。否则学校里就不存在那么多甜到齁的为了爱情改变自己,然后鼓起勇气告白的故事了。很多事情知道最后会有很多痛苦,人们都会去做:学生时代的恋情,结婚以后孕育下一代,工作以后的有一些注定没有结果的无用功。因为恋情的甜蜜,孩子成长的喜悦,以及独自体会工作辛苦所带来的成长都是无法用单纯的利弊来衡量的。
说到现在,我想说的基本说完了。作为一个不是特别安静的人,有时会在人前表现得相当聒噪。聒噪但是也冷漠。在聒噪以后会收到一些比较真诚的建议,其中就有一条,喜欢就去做,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去做。这种建议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反馈,想来想去也不反馈了。然后就坐下来,写了这篇文章。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会由衷的怀疑我的世界是否跟其余的人的不一样:我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更像是各种利益的冲突体;因此对于喜欢就去做这种廉价鸡血,我只是感觉不知如何消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