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可取嘛?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我觉得非常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缘于教师(尤其是领导家的孩子)没有边界感。
如果说,有边界感。那么这个学校可能还有点“公平”可言。
案例一:
女孩儿,外孙女,姥姥为校长。现在是三年级。
你会发现:书写比赛有她,演讲比赛是她,歌唱比赛是她,各种荣誉有她……
她真的有这么优秀嘛?
她并列排名第二,上边还有一个稳妥妥的NO1,人家才是样样都好。
为啥是并列第二,因为那一个也是领导家主任的孩子,他们俩谁也不服谁,在攀比,在较劲儿。但是显然主任家的孩子落了下风。
这样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选择她呢?
原因我觉得还是边界感的问题。
老师觉得:领导家的孩子在我班上,肯定是对我能力的认可。如果说各种荣誉不给她,领导面子上会挂不住,而且还可能给我穿“小鞋”。给谁都是给,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给领导家的孩子吧!其次,在各种比赛中都是和老师的绩效挂钩,选一个无名之辈我们得胜算不大,若选择领导家的孩子,那么评委在打分的时候就会高一点,他的成绩会好一点,那么随之而来我的绩效也会很丰富。
领导会沾沾自喜,我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优秀!事实真的如此嘛?可能自己心里有点数吧!
案例二:
若说案例一的领导没有过多的参与,那么来看看案例二的领导,你会哈哈一笑,然后心里鄙夷,最后是默不作声。
女孩,六年级,主任家的孩子,成绩前五,个子偏小。
各种比赛都有她,且不多说……
来看看这个情况。
拔河比赛,她没有参与过。是因为个头小,力气小,应该有个自知之明。拔河比赛是班级荣誉。
可是,妈妈,我想参加拔河比赛。
于是乎……
她妈妈找到班主任,让我闺女参加拔河比赛呗。让她重在参与……
我们是哈哈一笑,能说什么,你这个领导都开口要给你闺女走后门了,我们旁观者啥也不会说。
给班主任可气的不轻。
为啥:领导都找来了,我能不开嘛?能不让她参加嘛?——当然得能啊!
其他老师们心里说:她,真会巴结领导啊!
学生们说:为啥要让她参加呀。
老师说:我能怎么办,苦得都是我啊!
这个领导,明显的边界感非常的弱。她觉得学校就是她的,她想要做什么,都可以用任何的方式来达成她的意愿。
遇见这样的领导,真的是边界感太弱了。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考虑老师是否为难,其他老师是否有看法,学生是否会吐槽……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但却又很常规。我们都能理解,不管是领导家的孩子,还是同事家的孩子,我们可以适当的关注,这样有利于我们同事之间的交流与美好。
但是,过度的参与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如何做呢?
这个问题很为难但更多的在于个人的意志。
如果这个领导不过多干预,那也没有那么多的事。
如果这个领导可以保持平常心,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也会增添一些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