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理论性很强的书,所以很久很久都没有看过什么小说了,我总觉得那是我阅读上缺失的一块。翻箱倒柜,我找到了这本书。前面几页有些褶皱,说明以前我读过,但是搁浅了。现在重拾起来,滋味浓郁。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这本书,我觉得是“纯粹”,纯于民族的天性,纯于鄂伦春的自然,纯于山岚中的微风,纯于五彩斑斓的阳光,每一个字都在跳动着、叙说着这个部落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热泪中哭泣,在哭泣中开怀,在冰冷的环境下拥抱,在一次次热烈的感动中化开了冬日的大雪。
人们追逐的是生命的自然,带着驯鹿迁徙在追逐生命的路上。“呦呦鹿鸣”,曹操的千年唱诵,在这一刻,我听到了,这空灵的声音,击碎了游戏在世间那污浊的心。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灵动的,驯鹿在月辉中咀嚼着绿色的苔藓,清水漪漪,映衬着水边萨满巫师的舞姿。山间朗月,清风流水,是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祥和。在这一片土地上,生命在接替,爱恨情仇在演绎,可是这一切都来自于那份本真的“纯粹”。
我在想,我忘记了生命的那份纯粹了吗?我在想,车水马龙的繁华让人们忘记生活的纯粹了吗?或许,这份纯粹深压在心底,或许这份纯粹早已荡然无存。《额尔古纳河的右岸》真切的告诉人们,还有那么一群人,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信仰,他们用信仰守护着鄂伦春,守护着那些灵性的驯鹿,守护着大山的一切。
生命衍息在一条条不经意的流水中,晨曦中的袅袅炊烟,那幅淡淡的农村图景,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打动我的或许就是生命中本身具有的那份纯粹,只是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人们一直记得,而我们只是偶尔想起。
迟子建老师的作品,以一位老者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讲一个部落的几家离合,展开了一幅鄂伦春民族的精神画卷。让我记住了“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