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黑白日夜不断地变化发展,四季不断地变化发展,人生、社会等一切都在变化发展运动的形态。
佛家发现了变化起名为无常、政治家发现了变化起名为发展,与时俱进、商人发现了变化提起拥抱变化。
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当今时代下社会发生着天翻覆地的变化,对于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里面,在竞争的环境中人们无法把握未来,慢慢的产生了焦虑感,恐惧感,没有安全感。
时代的车轮不停地往前推动着,变化发展着,我们对外在客观的变化无法阻挡;但是内在不变的东西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变与不变在人的领域应用:
比如人心人的欲望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在做人方面真诚、诚信、善良、爱、等都是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不会发生改变,我们无法掌握变化的东西,我们可以去研究我们可以把握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就是规律!
变与不变在商业领域中应用:
组织管理的调整要求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也要改变。企业家在战略上不仅仅要有知识准备,更要有战略思维。这种思维模式是用未来决定现在,而不是用现在去看未来。只有这样思考,才能知道今天做的事情能否让企业走向未来。如果能训练出这种思维方式,就可以不断地应对外界的变化。
这种改变涉及到最重要的要求是革自己的命,这是最难的,但也是必须要做的。革自己的命,难在什么地方?一是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二是摆脱过往的经验,三是要战胜你自己。进行彻底的转型,要求组织转型和业务转型同步做,当时给自己的压力很大,限定在三年内完成。在进行前三次大的组织变革过程中,所有的同事都很痛苦,甚至还因为变革出现了企业利润下滑的情况。这都是组织变革必须承受的代价,到第四次时我的同事就觉得很正常了,甚至问我什么时候进行第五次。第五次组织变革完成之后,企业已经成功转型,我就卸任了,对于这次企业转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思考。如果一个组织能养成自我变革、主动接受变化的习惯,认为改变是正常的,把改变看作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这个组织的生命力就很强。
在实践中,真正要接受改变是很痛苦的。有些人为了推动改变会讲,“只要进行改变我们就能变得更好”。我从来不讲类似的话,在变革中都是强调说改变一定会很痛,是必须要承受的。至于改变能否带来好的结果,一方面要看自身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也要看外部环境。有时变革进行得很彻底,但如果缺乏外部环境的助力也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企业在短期如何保持业绩稳定,在长期如何完成变革,这两者之间怎么平衡是对管理者的最大要求。
如果要进行变革,企业家在心理上要做好两个准备:第一个,是不是决心从根本上改变,是自己主动要变,而不是由于外部的压力。第二个,是否愿意以更高的标准客观地看待自己,这样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淘汰。做好了心态上的准备,还要注意一个陷阱——所谓的“概念陷阱”,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不要仅仅学概念。现在所有的企业都自称为是生态型企业,都要进行数字型转型,但是很多企业用的还是连续的、可预测的线性思维,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的逻辑中。要摆脱这种“概念陷阱”,就得真的跨到数字化时代,把数字、协同、智慧等所有要素组合在一起,训练自己进行非连续的、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的思维。
企业家要重视管理上的协同性。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分权、分利、分工。现在就算做到了这些,企业的效率也并不一定能提高,原因就在于组织的绩效由外部决定,不由内部决定。你做好了分权、分利、分工,但一个行业外跨界进来的企业,根本不按照你的规则来玩,就把你打垮了。企业家现在必须保证组织协同的效率,不要老待在组织内部,还要多跟组织外不同的人沟通,要有开放的心态。
以三个“不变”应万变
上面我谈的都是“变”,在企业经营中,也有一些不变的要素。
第一,唯一不变的是顾客价值。可能很多人会说失败的企业是被时代淘汰的,或者是被技术淘汰的,其实唯一能解雇所有人的是顾客,企业被淘汰跟技术没关系、跟时代没关系、跟同行没关系、跟跨界竞争者也没有关系,本质上就是顾客不要你了。乔布斯说过的很多话都被很多人引用过,但他真正打动我的只有一句话,就是“必须从顾客开始,再回到技术”,这才是真正的做产品研发的逻辑。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样才能留住顾客。
第二,唯一确定的是你自己。外部环境一定是不确定的,如何让自己有能力去应对这些变化,是每个人要思考、要去做的事情。
第三,唯一明确的选择是行动。我有一个观点,理想跟现实之间是没有距离的。为什么这么说?只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放上“行动”就可以了。只要开始行动,一定会从现实走到理想;如果理想没有变成现实,一定是因为没有行动或者行动的坚持度不够。
上述这一切,都要回到一个关键点,就是敢于向自己挑战,拥抱变革。惟如此,才可能在商海生存时代存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