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荡半年之久,9月10日上证指数终于重新站上3700点,之后9月14日沪市跑输深市,沪指尾盘跳水收跌1.42%失守3700点。
尽管前两天沪指在3700点的高位,但我们的钱呢?咋还是亏损中,上一个3700赚得盆钵满,重返3700盆钵都不剩。前几天还有朋友说,买的明星基金,都3700点了,居然亏掉10%+,为什么那么惨?
主要还是市场行情分化严重。
今年顶流的基金经理们业绩也不容乐观,跌幅动辄就在15%以上,再回头看看2018年股灾全年沪深300指数20%左右的跌幅,对于在春节时高位买入这些主动基金并持有至今的基民,不亚于经历了一次2018年那样的熊市。
一、为何明星基金表现差?
1、自春节后,不少白马股估值普遍出现回落,本质上就是业绩向均值回归,从而顶流基金经理业绩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2、业绩好的基金,往往会被大家热捧,结果就是基金规模一下子大增,导致基金经理管理难度提升。
3、事后来看,判断顶部无比容易,但在2月份那个热情高涨时间节点,身处其中的投资者很难确定当时是否为市场顶部。
4、往往涨幅最大的基金,投资方向大多集中在某一单一主题,这样一来,就是基金持仓的股票几乎是同涨同跌,而A股市场风格切换快,很少有连续几年维持相同热点的现象。
5、基金经理往往都一套自己的投资体系,都有自己看好的行业和领域,所以在实际投资中,也会知行合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能力圈”,所以当看好行业表现不佳时,相应基金也就表现不佳。
二、不要高估自己对基金经理的信任度。
不少基金持有人买入基金时,都会信誓旦旦地表示认可其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然而一旦该基金经理的业绩有所回落后,很多持有人便会陷入对基金经理能力的怀疑中。所以,大多数持有者对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信任本质还是基于对业绩的信任,毕竟业绩为王,一旦业绩落后,这样的“信任”就大打折扣。
对于包括本人在内的大多数人来说,大家都并非那么理性,看着自己手头的基金亏钱,别人的基金赚钱,感到沮丧也是人之常情。正因为没有那么理性,大家对基金经理的信任是基于业绩,而非投资理念的认可,所以这种信任是非常脆弱的。
三、要追热点基金吗?
今年以来,基金分化严重,以往明星基金不香了,不少中小盘和新能源的基金业绩表现突出,于是乎,这些跑道的基金经理们又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其管理规模也随之大幅提升。
我们在决定要不要追这些新的热门基金经理前,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对他们的认可是基于其理念还是过往业绩?如果他们的业绩一旦没有这么突出了,你还会像现在这样追捧和认可他们吗?
如果没有想清楚就盲目追热度、追业绩,可能又会出现类似之前追捧明星基金经理的尴尬之中。在业绩最好、最亮眼的时候冲进去,在业绩出现回撤时坚持不住而止损离场。
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很容易把近期的表现给予过高的决策权重。对过去一段时间业绩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贬到谷底;对过去一段时间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则捧上天。
大多数基金经理短期业绩无法预示其未来业绩。可能99%的基金经理都无长期取得年化20%以上的投资回报。一旦某基金经理最近一段时间业绩爆表,那么大概率意味着他们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其未来表现很有可能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大家去投当下的热门基金经理后,可能会在均值回归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下,使得未来投资回报不那么理想。
四、均衡配置、稳中求胜。
行业转换更替太过迅速,以至于我们很难把握节奏,如果只重仓一两个行业,一旦集体回撤,就很难爬起来。并且,行业轮动迅速,太过“专一”会错过行情,市场的热点总是在不停地转换,就连白酒,也难称“永远的神”。
所以,平时配置基金时,一定要均衡几个不同的版块基金,这样在行情震荡不稳时,总有逆势上涨的版块让你当天收益不难看。这样对于不是特别追求极致收益的人来说,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内心焦虑,可以减少非理性交易带来的损失。并且,行业均衡配置,受行业“黑天鹅”事件影响较小,毕竟你也不知道哪天政策就转换了。
投资,千人千面,想要在权益市场走得更长远,风控是关键。有些事可以做,但要注意次序更要注意程度,不能让一个人同时吃下米饭、馒头、水饺、面条、大饼和泡馍,都是有营养的东西,但谁一起吃这么多都得出问题。公号:大佛朋友圈(ID:lsdf628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