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有这么一段反腐败的故事。
明代官员的工资低,所以一般的宦官也有他们的额外收入。掌管皇家的各个仓库,就是宦官的生财之道。各省上缴给皇室专用的实物,必须经过检验,认为质量合乎标准才能入库,否则就拒绝接受,解送实物的人员就会长期滞留在北京而不能回家。实际上,所谓质量并无一定的规格,可以由宦官及其中介人随心所欲地决定。如果解送实物的人员懂得其中的奥妙,赠送中介人以相当款项,中介人扣除佣金后再转手送给宦官,所缴实物就可以被接纳入库。
既然纳贿可以使劣质物品变为优质,所以,除了皇室成员自用的物品以外,以次充好的现象就不断发生。其中受到损害最大的是京军。按规定,他们的服装也是由宦官掌管的,以次充好的结果使他们获得的军服质量极为低劣。当时最有权威的仓库中介人名叫李伟,爵封武清伯,他是慈圣太后的父亲,当今皇帝的外祖父。劣质的棉布通过他而进入仓库,再发给军士,就势所必至地引起了无数的怨言和指责。万历皇帝接到臣僚们对此事的控告,亲自拿了一匹这种劣质棉布呈进于慈圣太后之前。太后既愧且怒,表示要按国法处置。这时,大学士张居正施展了他的政治才能,他出面调解,达成了一个保全太后一家面子的协议:李伟毋须向法庭报到,他所受的惩罚是被召唤到宫门外申饰一顿,保证不得再犯。事情告一段落以后,张居正又在冯保的合作下乘机大批撤换管理仓库的宦官,并很自信地向别人表示,这种需索“铺垫费”的陋习业已禁绝。
人物:
仓库中介人李伟是皇帝的外公,此人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捞外快,当然他也是钻了制度的漏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陋归。
万历皇帝和太后,明朝权力的终极所有者。
张居正是皇帝的老师,是改革的总设计师。
算算权力
与其说这是一个反腐事件,更深层次的说是权力分配。
张居正是权力的最大受益者。他不仅更换掉了李伟,而且还清洗皇家府库中的相关的宦官,并安排了自己的人。
万历皇帝和太后虽然惩治李伟以及相关宦官,但他们并没有安排自己的人掌握这些职位。人事安排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扩张的表现。皇帝始终要关注的一件事儿就是如何拢权,只有抓住人,让人服从于皇帝。皇帝才有权力。万历皇帝错失了这个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