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到的概念:
校验、投影、投影层、投射端、投射层、觉察视角、心理表征、真实
一、感受、回复与提炼
(一)为什么要从世界观开始写?
-
在过去的8个多月,永澄老师经过多维度思考、多事件校验,自下而上地构建出了多维度自洽的三观体系,先前的文章、分享其论述相对零散,如今重新规划写作,自上而下地构建出完整的体系,层层递进地进行解读。一句话,自下而上探索,自上而下构建。
-
创造一种模因,吸引同频之人加入,将自己的认知向批量人群导入。有共同认知,交流顺畅,协作成本大幅下降。
-
边际成本递减:思想传递的最佳途径是成体系的文字,利于受众反复阅读、深入思考,而高维思考的人,是价值量最大的。
-
思想、理念、体系创建者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成果被推广应用到最多的领域,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我的世界观是什么?
没有成型的体系,只有零散的认知:
- 人
- 人性本善
- 人是环境的产物
- 持续学习即可升级
- 事
- 存在即合理
- 一切皆有因果
- 复杂背后蕴含简单
- 物
- 生态决定种群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全文总结
本文对永澄老师的世界观进行了细致描述,她是一副图像,文字描述为:站在觉察的视角,看投射的世界。包含五个要素:投射层、投射端、投影层、投影、觉察视角,分别对这五个要素进行了定义,并给出基本假设和特点说明。最后,用三幅透射和投影的图片,帮助读者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理表征。另外,还给出了一个自行校验世界观的简易话术:“我认为世界是……”。
(四)感受
从二月份永澄最开始打通世界观体系,关于透射投影的理论我听了不下八遍,对各个部分的内容应该说是非常熟悉了,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不过并没有将其应用于现实世界问题的解释上去,而这个才更有价值。如何将其变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这个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二、收获、问题与思考
(一)世界观的校验方式
- 三洽
- 逻辑自洽
- 关系自洽:与内在身份相符?
- ?
- 简单校验
用“我认为世界是……”嵌套世界观,看看是否说的通,说得通是指:
- 听上去比较顺,在语义上不跳跃
- 可以产生后续推论,毕竟世界观是第一假设
(二)永澄老师的世界观
- 站在觉察的视角,看投射的世界
世界观是一张图像(心理表征),上述文字是对图像的文字化、简化描述。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e5f2a-1514648125954)]
- 投射层/上层
指代真实世界,其基本假设:现实背后一定有一个真实存在,这个真实可能是关键原因、规律、本质。投射层的特点是:少、简单、本质
- 投射端
真实世界中的橙色立方体,表示的是投影的原因、原因背后的假设、复杂背后的简单、表象背后的本质规律等。(参考黄金思维圈的Why层)
- 投影层/下层
指代现实世界,其基本假设:人类的肉身只能存在与投影层。投影层的特点:多、复杂、表象。
- 投影
现实世界中的黄色区域,它表示的是具体实例,比如发生的事件、具体的想法。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投影的事情,而且不能全面、整体的看待,根本无法升维去思考、观察。(参考黄金思维圈的What层、原则>方法>实例)
- 觉察视角
图像左侧的蓝色小人,它表示的是抽离的状态,在这个视角下,自己是不受外部环境、自身状态和情绪的影响的,能够站在一种完全中心的状态只是去观察。(延伸:四维、五维视角会是什么样子?)
(三)有哪些事情可以考虑投射投影关系?
- 在前文中,永澄老师提到投射端可以是投影的原因、原因背后的假设、复杂背后的简单、表象背后的本质规律等,投影是具体的实例,比如发生的事情、具体的想法。也就意味着,在我们有某个想法时,考虑一下这个想法背后有着怎样的假设,是什么因素促成自己往这方面去思考的?在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时,除了在投影层遍历各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往上追溯,挖掘表象之后的本质规律。符合的基础规律越多,可以重复的概率也就越大。
- 投射投影关系,与系统思维有内在的一致性,跳出系统来看系统的不同元素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使用觉察视角,更客观、冷静、全面的进行分析。
三、扫描下方二维码,和我一起跟读永澄老师日更
![](https://img.haomeiwen.com/i831930/ac301c1636f76a88.jpg)
网友评论